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1)─直岛

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1)─直岛

廖信忠  ·  2019-06-12


2019年濑户内海艺术节,已经是第四届了。

随着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及濑户内海艺术节的成功,国内仿傚者也不少,但国内很多人以为办个乡村艺术节很简单,搞个组委会,请几个艺术家来放飞自我,就算艺术节了,结果来一阵风,去一阵风,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很多人以为濑户内海艺术祭始于2010年,其实,在举办第一届前,"直岛艺术场"就已经有将近20年的蕴酿。

从最初的倍乐生之家,再到家计划,地中美术馆,又举办了各种以直岛居民文化为主体,艺术家参与创的作的艺术活动,不断与当地居民对话"以艺术活化地方"成为岛民的共识,2010年第一届濑户内海艺术祭才可说是水道渠成。

倍乐生之家的介绍及理念,以及"直岛艺术场"的起源,可参阅《10万日元,在美术馆里住了一夜,到底值不值》。而这一篇,鉴于如今仍然没有对展品的中文详细指南,结合我多次至濑户内海的经验,专门就直岛上的各种艺术品做赏析介绍,

也许你看完这些介绍,对艺术品的认知、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直岛的风土人情以致于整个艺术祭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比较不会有看不懂的情况。

【宫浦港】

《赤南瓜》2006

草间弥生的《赤南瓜》在直岛宫浦港边上迎接着游客。

在记录片《.II’ 草间弥生》里,草间弥生有一段独白,她自称是一首诗《赤南瓜》,仅仅用这首诗就能为赤南瓜做注解

我到天边寻找太阳的红光,却在直岛海岸变身为赤南瓜,南瓜内部中空,开了许多洞,人从洞口呼吸,它不灭的静谧,染红了我的心,一瞬间的神圣光茫,彷彿拥抱我整个人生,而活着的我对生死的欲望,将永远延续下去,死后仍不会从尘世逃开,赤南瓜吸收了我的一切,我的红红红南瓜,我爱死你了,诚心献给直岛的人们,我将南瓜的红淹到海中,而后我爱的原型终将回来

直岛上还有另一个黄南瓜,早在1994年就立在那里,所有参观者都想跟它拍照,关于草间弥生与那颗南瓜,也可参照《10万日元,在美术馆里住了一夜,到底值不值》 中的介绍


【家计划】

BASN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家计划",从第一阶段"自然、艺术和建筑"共生,开始进一步融入当地的风土民情,尝试修护直岛上一些已经荒废颓圮的老房子,使之成为融入岛民人生与历史,小岛特殊文化的现代艺术作品。

《角屋》1998  

图片来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5.html

图片来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5.html

这件作品正式作品名《时间之海 98》(Sea Of Time 98),这是最早一项家计划作品,相当有标志性意义。

创作者宫岛达男是日本知名的”数字艺术家”,经常用led和电子计数器等高科技产品创作,永远都是数字1-9,周而始地跳动,明灭闪烁

这件作品的原型是1988年宫岛达男在威尼斯双年展《时间之海》,这也是威尼斯双年展第一次有led灯作为装置元素出现,让宫岛达男一炮而红。

1998年家计划,他改进了这个作品;将黑暗的家屋地面改为浅浅的水池,放入各种颜色的led计数器,请了岛上250位性别、年纪、个性都不同的岛民,来为led计数器设定时间,你会看到,静谧的水池中,有些数字跳得快,有些跳得慢,因为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时间”,但对”时间”的理解都不一样,对参观者而言,”时间”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具体。

宫岛达男本身是佛教徒,在以高科技包裹的作品之下,经常含有东方哲学中对生命幻化的思考;周而复始的数字跳动,母题永远是时间、生命、历史、轮回、幻灭。

在上海外滩复星艺术中心四层的天台上也能看到他的装置艺术作品《数字空中花园》 (Counter Sky Garden),300个不停闪烁的LED灯组成;数字一样将由9到1周而复始变化,或快或慢,而眼前展开的是陆家嘴目眩神迷的繁华霓虹。

复星艺术中心四层的天台 图片来源:https://news.artron.net/20181211/n1037628.html

复星艺术中心四层的天台 图片来源:https://news.artron.net/20181211/n1037628.html


《南寺》1999  

南寺是一栋全黑的木造建筑,里头亦是伸手不见五指漆黑一片,一次十个人进场,进去必需摸着墙前进找到坐位坐下,体验全然黑暗,全然寂静,前两分钟你可能还觉得新鲜,可是没过多久,你就会开始感到焦虑及压迫感,甚至怀疑旁边到底有没有人,接着,你会看到前方似乎浮出一片灰白幽暗的长方形,你以为是慢慢适应黑暗才看到的白幕,其实不是,然后你慢慢走上前,意外发现,那竟然不是平面,又是一个空间,在南寺里面,那是一种感官被极度敏感化的体验,有些人受不了全然的黑暗,提前逃了,他也就看不到后面出现些什么。

这件作品严格来说不叫《南寺》,而叫《Backside of the Moon》,福武总一郎买下这件作品后一直在想该怎么展示;而家计画里的古老民居都不太适合,刚好,岛上的老寺院”南寺”要重建,于是,安藤忠雄与创作者James Turrell一起合作了这项作品。

每个参观者对南寺的解读都不同,创作者James Turrell的原意指向人们由月球背面一步一步走向月球正面,月球不会发光,没有甚么正面背面,当我们从人类定义的”背面”走向”正面”,湛蓝的地球出现在眼前;那是无比的震撼;我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喧嚣与五光十色,当进入了一个全然寂静黑暗的空间后,我们才想起来”颜色”。

James Turrell这位”空间艺术家”,很擅长补捉”光”,制作利用光和自然元素空间的艺术作品,他原来的专业是心理学与数学的,所以他能够透过艺术精密计算与对身体感知的了解,将原本人们习以为常的”光”具像化,原来”光”可以那么变化多端,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前两年他的展品搬来上海展出,艺术圈一阵轰动。

地中美术馆里让人惊叹的《Open Sky》、《Open Field》也是他的作品。

《Open Field》图片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art/chichu.html

《Open Field》图片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art/chichu.html

即使你不懂《南寺》要表达些什么,这也是你到直岛不得不体验一次的地方

这是一场寂静带来的考验。城市人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声音,几乎没有机会静下来,原来寂静是会带来「强大声音」,是内心的声音;原来漆黑会带来在光明世界看不到的「颜色」


《きんざ》(金座)2001   

这是艺术家内藤礼的改造项目,内藤礼的《丰岛美术馆》太过知名,相比之下《金座》反而有些显得清汤寡淡,乏人問津。

这原本是200年左右的民居,后进行改建。屋顶和柱子的构造保持原样,一次只能一个人进入,体验15分钟,预约制。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1.html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1.html

这件作品原名《这件事》;独坐在院子,你会感受,原来这里住过些什么人;在这个空间里,他们曾有过什么喜怒哀乐,有那些家长里短,后来他们离开了,到底去了哪?还有人记得他们吗?

内藤礼的作品母题是对”存在”的思考,在一个空间里静静地感受存在,内在的精神世界被缓缓唤醒,由外在的体验,延至身内在精神的体验。

内藤礼并不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个展极少,她更多的时间是在思考,构思一件作品经常需要一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等待著作品的自然形成”,他说《きんざ》是在他痛苦地瓶颈期所想出来的作品,对她意义重大,充满了宁静疗郁;让她体会到”做为一个人”活生生的意义。


《护王神社》2002

与”家计画”其他几栋建筑性质不太一样,护王神社是”重建”而不是整修

摄影家杉本博司接手了重建设计的工作;杉本博司的摄影哲学,总在处理”场域”的问题,水、空气、光线;他认为”建筑”也是同样的脉络,神社即”神域”,神明住的地方,必要有些让人”触动”的力量

护王神社祭祀的是仁德天皇(公元313-399),那是日本历史上从神话过渡到历史书写的特殊时期

早期日本神道教并没有为神建立居住空间的概念,在日本原始泛灵论中,神可能降临在巨石、森林、山上、海边,任何被认为有特殊能量能够触动心弦之处都是人祭拜神明的地方,信众只需界定好这些地方,将之打扫清洁,等待神明降临;而一直到六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后,才有”神社”建筑出现。

护王神社的设计,始于神明降临巨岩盘座。

在日本神话里,太阳神天照帝为弟弟惹怒而躲于岩室,于是,天地之间,黑暗及邪恶开始漫延。在原始神道泛灵思想中,认为像岩穴、树洞等深邃空间都有灵力;而古坟,即是以人对对这种”深遂空间”的模仿

仁德天皇葬于巨大的古坟(现大阪堺市),从那以后,以巨石建成的古坟逐渐示微,神社建筑开始出现,,杉本博司假设,那是一个古坟与神社并存的时期;即,再建护王神社,就是想象神社的最初型态是什么。

仁德天皇陵https://dot.asahi.com/wa/2018102300045.html

仁德天皇陵https://dot.asahi.com/wa/2018102300045.html

护王神社分为四个部份:本殿和拜殿、神降临的盘座及地下石室,连接地下与地上的光学玻璃阶梯、进入石室的细长隧道。

参观者对护王神社最感兴趣的,大多是那座透明阶梯;杉本博司认为,若要连接黄泉之国的空间与天上太阳神的神殿,必要用一种既古老又新的素材,而且必须纯净,光能穿透;他首先想到了玉,继而想到水晶;最后,身为摄影师的他,想到了光学玻璃这种比空气还通透的材料;他特别请尼康公司打磨了这几块石阶,造价不斐

石室全凭人工挖出,本来还有张设计图,当石室雏型已现,没想到来了一场雨,墙体崩塌,露出了更美的石头地层,从此他就放弃设计图,保持石头原有的模样。

当你通过细长的隧道离开石室,那体验而光景让人眼前一亮;海平线将海与天空一分为而;现代工法的混凝土隧道就如同时光隧道,连接远古与现代;当你走出来见到海的光景,你大概会意识到,古代的人也是如此凝视这片海吧!当然,”远古的海”一直是杉本博司作品的一大主题。

护王神社的英文为"Appropriate Proportion",即,神明居住的适切场域,当所有都”适切”,自然会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

再建护王神社取得巨大成功,后来杉本博司兴冲冲地跑去找福武总一郎,说他计划在直岛附近孤岛建造一条百米泳池的计划;春分秋分时,太阳轴线刚好穿过泳池的中心线,人们向着西方净土游寻而去的‘禊池’;没想到福武总一郎听了他的提案,冷冷地说”有钱你自己去建好了”;2008年,杉本博司用自己财力,在神奈川县小田原市的海边,将之具体化,即”江之浦测候所”,再次震惊日本建筑界。

我想杉本博司,一定得意洋洋地想”福武老头,后悔了吧你!”


《石桥》 2006

将房龄约100年的民房正屋与仓库改建后完成作品。里面放着宽达15米的瀑布绘画大作《The Falls》和含有14张纸拉门绘画的“天空之庭”。

壮观宏伟的大型瀑布及山崖是画家千住博一直以来的主题,他经常将简约的抽象表现主义与日本特有的传统绘画技法融合于作品中;这幅画放在这处幽暗空间更魄人心弦,简直把传统日本民居的阴翳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碁会所》 2006  

这栋建筑是过去岛民下围棋的建筑,庭院内种植有五色椿(茶花),在其正对的和室中的榻榻米上散布着茶花,看似很普通,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雕刻家须田悦宏以假乱真的精巧木彫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8.html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8.html

作品名《桩》。这灵感来自大正速水御舟的绘画“名树散椿”;《名树散椿》是昭和时期的经典绘画作品,日本重要文化财。

图來源:https://www.museum.or.jp/uploads/topics/topicsc89402164fef61f4eefc22112d02ba8f.jpg

图來源:https://www.museum.or.jp/uploads/topics/topicsc89402164fef61f4eefc22112d02ba8f.jpg


《废社》2006

大竹伸朗在艺术季的作品相当多,也是目前日本中生代相当受瞩目的艺术家,值得多提一些;他在直岛上的作品有两件,加上设计的直岛钱汤;此外,在丰岛和女木岛上亦有他的作品

香艳的直岛钱汤

香艳的直岛钱汤

他的作品只能用”精采华丽”来形容,令人目不暇己,经常洋溢着一种异色,甚至是软情色原素,那是一股难以压抑的创作暴发力;其实他的作品个性相当鲜明,看完他的作品,即使是不懂艺术评论的游客,也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异样,说不出的明亮欢快感,让人一眼就记得住,村上隆曾经直言,他是因为参观了大竹伸朗的艺术展后才走上创作之路。

标准的大竹式拼贴画

标准的大竹式拼贴画

“拼贴”是大竹伸朗创作的主题,他经常在街上捡破烂,找各种图像性的既有存在物件,比如商标与裁切印刷品,并加以重新组装拼凑的现成图像剪贴术等。最终呈现出一种如万花筒、歌舞团团与破烂老屋交配结合的大型装置物件,,透过绘画、拼贴、摄影、装置、声音、书籍等不同媒材,强烈且直观地建构自己的世界。

大竹伸朗被称为”图像世界的拾荒者”,作品称为”图像雕刻”;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剪贴簿”,就像小孩的剪贴簿一样,透过自己的方式,从各个地方找来素材,重新排列这个世界,这种”拼贴”呈现出来的结果,多少有点像小朋友些微犯罪的刺激感和充满反抗心态的舒畅无知。

驱动大竹伸朗不断创作的源头,是他那股对图像世界的疑问、困惑、好奇与冲动;他承认他现在还是不了解拼贴的”意义”在他的作品图册《看不见的声音,听不见的画》里,他如此自述:

以什么样的观点,将直接连结到创作的冲动和思维,转换成什么样的语言,才可以顺利传达给人们?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却总是重复陷入一股无法顺利转换的焦虑当中。不过,我微微感觉到的,那种「每次都无法传达的焦虑」,最终总是会让我「动手」进行画作或文章的创作。

某天,在进行剪贴簿的创作时,我脑海中了突然浮现「地图」这个字眼。剪贴的行为,感觉就象是针对自己内心的「地形」进行地图制作。当时,我以为那只是自己的幻想,但之后,我认为每一个人内心都有以各种不同形状呈现的未完成「地图」

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这种内心「地形」产生什么样的关系,或者完全无关,就因人而异了。
就算这始终是张未完成的地图,但我非常想透过某种表现方法,尽可能在内心中感受到的「地形」中来回漫步,即使很模糊,可能的话,我还想看看烧炙出的「地图」,就算只有一瞬间。

本村这件作品名為《舌上梦/ボッコン覗(碰的偷窥) 》,是一座旧齿科医院,大竹伸朗在室内完全发挥了他的拼贴异想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cn/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0.html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cn/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0.html

你可以看到一些旧铭牌,知道他以前是齿科医院,一些贴上去的花砖、船的破片、闪灭的霓虹灯、贴满情色图案的厕所,一个用油彩涂满,如宇宙般深邃的空间,还有忽然出现在眼前,两层楼高的巨大自由女神,不知怎么搬进室内的;整栋建筑,就像小男孩幻想中的秘密基地,既混沌又鲜明

大竹伸朗经常这样拼贴一栋建筑,被称之为「陋器建筑」(Low-tech Architecture),突兀违和,却不让人感到嫌恶,反而有一种俗艳的趣味及庶民的亲切感。


安藤忠雄博物馆 2013

安藤忠雄在直岛上的设计建筑相当多,福武总一郎算是放手让他去设计;既然直岛艺术场的理念是要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做抗争,福武总一郎没请做为反面教材东京的建筑师,而是请出身大阪的”战斗建筑师”安藤忠雄来发挥

安藤忠雄博物馆在一栋古老黝黑的民宅,内里别有洞天,已经变为充满安藤忠雄元素的混凝土静谧空间;用老民宅改做他的博物馆可谓适得其所;安藤忠雄回忆童年的老家,是座连栋长屋,他望着暗暗的天花板,看着看着入迷了,好像融化在空间当中;”老屋”可说是他对空间的理解原点。

在日本的空间美学里,”闇”是空间的本质;太过明亮,光线充斥在每个角落则失去空间的意义,而”闇”可以很有层次,光和影既然对立,在”闇”中更能体会到光影的价值与变化,”闇”就如画布,随着时间有浓淡的变化。

”闇”之美学不得不提到谷崎润一郎的名篇《阴翳礼赞》,安藤忠雄也常称自己建筑思想受《阴翳礼赞》的影响:

....日本的居室之美完全依附于阴翳的浓淡...庭院里反射过来的光线透过幛子,静悄悄映进室内,厅堂美的要素就靠着这间接的微光,为了使得这种无力、静疾而虚幻的光线,悠然沁入厅堂的墙壁,特意涂抹成浅淡柔和的砂壁.....很少使之发光,否则,那微弱光线所形成的阴柔之美就会消失.....客厅里虽有壁龛、悬着挂轴,摆着插花,虽然起着装饰作用,但主要是增添阴翳的深度....

凭着这段文字去理解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就更好理解了,他被称为用光的大师,大量采用间接自然光采光,即素静的清水模如同画布,让光影随着时间在建筑里任意作画;馆里有个”光之教堂”的模型,你可以用手机的手电筒功能,往十字架处从外往里照,随着光线角度不同,你就能知道为何光之教堂一建好就震惊世界;有了阴翳,”光”才有其价值。


《水》2019

这是今年的新作品,不仅对日式民居有兴趣的人一定要去看,学建筑室内设计的也要看,即使是一般参观者,坐在水边屋檐下,也能感到无比的愉悦清凉。

建筑师三分一博志改建了这间南北通的日式小院,重新把前院一大部份留给了”水”,呈现出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取了不断循环的地下水造景,再利用屋宇南北通的特性带来气流,即使是炎夏,坐在屋子里也能感到一阵清凉

三分一博志在国内不太有名,却是日本中生代相当受瞩目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有一个信念”建筑是地球的一部份”,每个建筑师都知道场地对项目非常重要,但三分一博志每接下一个项目,他会灾详尽地去观察基地一天当中、在每个季节里的光线变化、风向跟土地各种情况,有时,一调查就是一年,,所以他的作品不多,呈现出来的,样样都是精品,有建筑评论说他的作品意图与风、雨、太阳和土元素的力量产生共鸣,并对一种更加形上学阐述,当然,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在于三分一博志对于自己信念的坚持。

隔壁的”直岛大厅”,岛民活动中心,亦是三分一博志的经典作品,他先时两年半时间调查直岛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当地人的生存智慧,总结出的建筑设计

直岛大厅

直岛大厅

比如他在屋顶上开了能让风对流而过的洞,为室内换气,也利用地下水冷却空气等等传统的自然方式,他让建筑物可以不靠外力,就能维持最适合人类居住及活动的状态,站在其中,能感受到一种根值于传统的温润;是2017年度日本最佳公共建筑。

直岛大厅

直岛大厅

三分一博志出身广岛,他在广岛及濑户内海延岸山丘上设计了许多”展望台”;犬岛上的《犬岛精炼所美术馆》亦是三分一博志的重要作品


《地中美术馆》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cn/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5.html

图片來源:https://setouchi-artfest.jp/cn/artworks-artists/artworks/naoshima/15.html

地中美术馆以及后来的丰岛美术馆、犬岛精鍊所美术馆,都是BASN计划的第三阶段,在BASN持续十几年后,2004年,地中美术馆建成;过去说道,福武总一郎收集了非常多艺术品,但他总认为,没有替艺术品找到合适的展场前,他不会轻易的拿出来展示,因此现在在馆里看到的作品,大多是他在建成前很久就已经收集到了,终于等到了时机。

地中美术馆完美诠释了安藤忠雄的建筑风格:不破坏地景、往地下去、”沉入”黑暗的空间。

前面提到了《阴翳礼赞》 ,在地中美术馆的贩售部,除了艺术家图册,安藤忠雄作品册外,唯一的文学书籍就是《阴翳礼赞》,可知其对安藤忠雄建筑思想的重大影响。

网上关于馆内作品的介绍非常多,就不再赘述;但很少人提到,地中美术馆在福武总一郎心目中,更多的是一座”神殿

1999年,福武总一郎欣赏了莫内的《睡莲》后,就起了非要得到不可的决心,他排除万难,买到了两幅《睡莲》并没有立即展出,原因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一直放在仓库里。

后来有次他邀请安藤忠雄去欣赏《睡莲》,终于表明了他真正的想法:”要让《睡莲》成为超越宗教概念的曼陀罗”;《睡莲》在那里,就像至圣的神一般,他要为《睡莲》造一栋圣堂。

图片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story/20160623-552.html

图片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story/20160623-552.html

所以参观地中美术馆的正确方式是,你想象放置《睡莲》的纯白空间是圣殿的至圣所,而James Turell和Walter De Maria两位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如护卫般安放在两侧;如教堂耶稣的雕像两旁一定有使徒保罗和彼得一样,全都是为了荣耀《睡莲》的无上神圣;而既然倍乐生(Benesse)的意思是”好好生活”,里头的艺术作品,也就是围绕着这个精神展开。

《Time/Timeless/No‧Time》这件作品的奥秘在于,你不管走到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圆球里的笑脸。图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

《Time/Timeless/No‧Time》这件作品的奥秘在于,你不管走到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圆球里的笑脸。图來源:http://benesse-artsite.jp/

福武总一郎选择莫内,不仅因他认为莫内是现代艺术鼻祖,更多是他觉得莫内的风格,光影交错,不太具像,旦凡艺术作品具象,观赏者与画中客体对话的空间就变小,《睡莲》无限宽广,能够更好藉着艺术作品与自己的精神对话。

直到2009年,福武总一郎终于买齐第五幅《睡莲》,整整过了20年。

把地中美术馆想象为”现代艺术的神殿”,能更好理解这间奇特的美术馆。


《李禹焕美术馆》

亦是安藤忠雄设计的建筑。李禹焕是长期住在日本的韩国籍艺术家,”极简美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极简美学背后的哲学思考是”物”,日本当代艺术运动「物派」(Mono-ha)的发起人就是他,简单的说,就是用最基础的材料:木、石、铁、纸等,呈现素材的本质,而不是把素材转化成其他东西。

看不懂他的作品也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矗立在馆前那根细长的混凝土柱,很多人以为那只是普通的柱子;18.5米是这根柱子的高度,亦是混凝土这种材料向上延展的极限值,这件作品本身就是在挑战素材的本质极限,在制作过程中稍为闪失差错,就无法稳固矗立;如果你是学材料工程的,就知道这根柱子有多牛。


【直岛行程安排建议】

以下适合高松出发,买三日船票通卷者

直岛的展品分布,大概可以分为宫浦港、本村港、倍乐生之家、地中美术馆。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住在岛上分个两天慢慢游,但如果时间紧迫,只有一天,那就必须舍弃部份展品,并且掐好岛上公交班次的接驳,完美避开其他游客,顺利在最后一班船回程

※地中美术馆采网上预约制,预约下午两点半后人比较少

※"南寺"是除了地中美术馆外最热门的地方,采取预约卷制,拿到几点的卷,几点再回来参观,等候时间经常要两小时以上,因此,你一上直岛,请立即坐公交到本村,第一时间奔到南寺领取预约卷,领了之后先去看别的展品。


举例来说:

 8:12高松出发 

9:02轮渡到達宮浦

请不要急着跟南瓜合照;岛上公交都是跟着轮渡时间,

9:06分即有一班公交

请搭乘至"农协前"(9:12),如果当日假日人多,请直接到南寺前排队,可保证你10:00整开门第一批进去;如果人不多,随意逛到9:40分再去南寺排队。

一下船就能看到巴士站(临时班次非艺术祭期间,地中美术馆休馆日停开)

一下船就能看到巴士站(临时班次非艺术祭期间,地中美术馆休馆日停开)

相对的,如果你没赶上8:12分那班輪渡,下一班是10:14才,到宫浦11:04;公交到南寺接近11点半了,你可能只能拿到下午一点的预约卷,你只好先去其他展品参观再回来了。

除非你搭乘9:05分的高速船,可在9:35分到宫浦港,亦接上9:46分往农协前的公交

12:23分"农协前"坐往”つつじ荘”方向

一下车你就能看到草间弥生的黄瓜,此片区域是倍乐生之家核心区;从黄瓜走到倍乐生之家美术馆约一刻钟


13:58在倍乐生之家美术馆前有往地中美术馆前的接驳车

到達李禹焕美术馆前(14:00),到達地中美术馆(14:02),如果你想参观李禹焕美术馆,下一班停在李禹焕美术馆前至地中美术馆的车是14:30分,14:32分到达地中美术馆

倍乐生有接驳车往返地中美术馆与つつじ荘区间,请多加利用(此张表在攻略书里没有)

倍乐生有接驳车往返地中美术馆与つつじ荘区间,请多加利用(此张表在攻略书里没有)

但其实,倍乐生之家步行到李禹焕美术馆时间约10分钟,李禹焕美术馆步行至地中美术馆也是10分钟。

16:04地中美术馆前有临时町营巴士

回到宫浦港时间16:25分,空档时间够你去跟赤南瓜拍照,顺便参观直岛钱汤了。

17:00回高松船班 

艺术祭期间17:00回高松末班船通常爆满;建议你不用那么赶, 16:40地中美术馆前还有一班临时巴士,17:11分到宫浦港,可以搭乘17:35分到对岸宇野的轮渡,17:55分到宇野,这班船即使艺术祭期间也没什么人

艺术季期间排队等船的常态

艺术季期间排队等船的常态


随便看看宇野港边两三个可有可无的展品,18:20有班宇野开往高松的轮渡,没人跟你挤

宇野港边,海上捞上来的垃圾组成的艺术品

宇野港边,海上捞上来的垃圾组成的艺术品

如果你去了宇野,又错过18:20分这末班船,別急著哭,那只好请你搭火车到冈山,再从冈山绕回高松,大约2小时。

建议大家可以买一本官方攻略书,高松市所有便利商店、书店都有卖,虽然只有日文版,但不管做纪念还是查船班巴士时刻都很有用。

我非常喜欢这个封面,海边的少女真是太美好了

我非常喜欢这个封面,海边的少女真是太美好了



#日本#瀨戶內海#直島

廖信忠

著名话痨-Weibo

公众号:廖信忠
微博:廖信忠
关注
取消关注

363赞

文章更新于2019-07-05发布于2019-06-12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我走我的独木桥

冷门景点,城市的观看方式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3)

有什么想说的嘛?

云嘻嘻小朋友

就行没事还蛮想看下大交通地图,附近的大城市

2019-08-30 · 回复

云嘻嘻小朋友

从哪里到

2019-08-30 · 回复

见习探路者

IAmChrisTang

好看

2019-06-20 · 回复

推荐文章

10万日元,在美术馆里住了一夜,到底值不值

拜春秋航空经常可以买到便宜的上海高松往返机票之便,去了几次濑户内海,过去基本都是穷游,又到了三年一度的濑户内海艺术节,虽...

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5)─女木岛/男木岛/高松

女木岛、男木岛这两座小岛在同条轮渡航线上,大多数游客将她们列为一日游行程;尽管岛名相似,相邻那么近,却各自孤立,不同的地...

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4)─小豆岛

小豆岛是濑户内海的第二大岛,真正有山有海的岛,艺术作品也比较分散;只有一天看不完全部,只能挑一个区来看。

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3)─丰岛

“一岛一美术馆”的第三座美术馆是2010年建成的”丰岛美术馆”,在面着海的山坡缓丘,梯田包围的纯白水滴状建筑,谁能想象,...

2019濑户内海艺术节展品赏析指南(2)─犬岛

继直岛美术馆后,福武总一郎又将BASN计划扩展到其他岛屿上;第二间开设的美术馆,在人口不到60人的犬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