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西安|正月看花灯,三兆老手艺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辛弃疾的《元夕》,被吟唱了近千年。虽然至今我们也不知道,灯火阑珊处的伊人究竟是谁,然而那动人的倩影与点点的灯火,却构成了一个恒久流传的美丽话题。

没错,红灯与美人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符号。暮色之中,红红的灯笼似火一样地照亮了整座城市的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灯笼一样薄腊纸,莹如云母含清光。」这一团红色的温暖,千百年以来一直闪烁在我们心头的——那是充满喜庆与祝福的红灯笼。

长安城里的花灯世界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美丽的神鸟,因为迷路了,不小心降落在人间。猎人喜爱它的羽毛,就射箭杀死了它。

天帝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生气。为了惩罚人类,他下令要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到人间去放一把大火,把人间的人畜财物统统烧得精光。

天帝有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儿,她不忍心让人间所有的百姓为了猎人的贪婪承受如此之大的惩罚,便悄悄地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人类。

人间一片惊慌,大家都不知道要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只有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镇定如常。他要大家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都点上红灯笼,到处张灯结彩,这样一来,天帝从天上看到人间已是火光一片,就不会再派天兵下来放火了。

大家都照老人说的去做了,果然,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天帝发现人间一片红光,就好像着了火的样子,便放弃了再去纵火的打算,人间也因此逃过了一劫。从此每逢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点着灯笼,彻夜通红,久而久之,便有了正月十五的灯笼节。

这是一个民间流传的关于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由来,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没有任何史料可考的。

关于灯笼,最早的功能其实就是照明用的。

据说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式照明工具,至于它出现的年代,历史上并无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自秦代起,灯笼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灯笼仅仅只作为照明工具的使用,他们想着法地装饰灯笼,张家做一朵莲花,李家做一只金鱼,王家做一只凤凰,花灯的样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美,人们争相地把自己做的花灯拿出来,约在一起比着谁家的花灯更好看,于是慢慢地,元宵节赏灯的风俗形成了。

还有一种说法,这种风俗与东汉时期的汉明帝对佛事的敬祀有关。汉明帝听说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僧人都要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里也像寺庙一样点上灯笼,敬祀佛祖。久而久之,这种习惯逐渐由宫廷流传到民间,便有了正月十五赏灯的习俗。

无论哪种传说,正月十五赏花灯的风俗应该最晚于汉代便形成了,而到了盛唐,这种风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据说唐代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晚上,长安城里点亮的彩灯至少有五万盏,远远望去,彩灯闪耀、珠光流转,那真是一个彩灯的世界。有人形容这一晚的长安是“黛空水月,满城明珠”,更有诗说这一夜的长安城“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那该是一个怎样的火树银花不夜城啊!

三兆灯笼村

祖祖辈辈的手艺人

在西安的曲江池畔,有一个村子,叫三兆村。传说,当年唐朝每年上元节的时候,长安城里灯火辉煌的夜晚,有一大半的灯笼都是这个村子里扎成的。

要说起三兆的灯笼,那可有来头儿了。

据说公元前 65 年,汉宣帝刘询将现在西安市曲江池东南的一块地选定为自己的陵墓,并迁移了一大批倡优杂伎住在这里,这就是三兆村最初的雏形,这些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成为了汉宣帝杜陵的守陵人。

在寂寞无聊的守陵生活中,守陵人开始以制作灯笼打发时光。这些灯笼不仅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生气与灵动,同时,他们还把这些灯笼挂在陵墓前,风吹动着灯笼摇曳的火光,不知道吓跑了多少企图盗墓的人。

到了隋唐时期,三兆村的花灯大都供给了皇宫以及曲江池畔的离宫别馆。所以说那个时候一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曲江池畔灯光通明,而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彩灯便是出自三兆人之手。

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三兆的灯笼究竟做了多少年,至今仍是个很难考证的事情。但这个村子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靠做灯笼为生倒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兆村口的红灯笼

三兆村口的红灯笼

走进这个村子,随便问一个手里摆弄着灯笼的手艺人,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人,还是年轻力壮的青年,都会告诉你说,他这手艺是打他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学来的,爸爸跟着爷爷学,爷爷跟着爷爷的爸爸学,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三兆人都成了做灯笼的手艺人。

三兆村里的花灯笼

老点儿的西安人,提起花灯,没有不想到三兆村的。三兆灯笼因为花样繁多,品种丰富且工艺精湛,一度几乎垄断了西安乃至关中的灯笼市场,据说曾经市面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灯笼,都是出自三兆的。

形态各异的三兆灯笼

形态各异的三兆灯笼

莲花灯

三兆的灯笼好,好在它的样式上,很有关中特点,大气,富贵,而且寓意美好。就拿这莲花灯来说吧,是三兆灯笼里面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类,至今可考的三兆灯笼史里可以看到,清代的时候村里就有人能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莲花灯来了。

莲花灯

莲花灯

在关中,有送灯的风俗,在女儿出嫁以后的第一个春节,娘家人是一定要到婆家去送灯的,也有些地方把这个风俗叫作「追灯」的。

送灯的时间一般都选在正月初六这一天,娘家兄弟要用一根竹杆把灯挑起来,一路由娘家挑到婆家去。当然,这挑灯的竹竿选得也是有讲究的,要又粗又长,竹面光滑,有着希望女儿在婆家日子过得一节更比一节高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娘家送的灯至少有四对,当然也有六对八对的,灯送得越多越来气派,女儿在婆家也就越有面子。而这莲花灯,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对。

「莲」在关中是个非常美好的字,「莲子」就是「连子」,寓意着「莲」生贵子。所以在给刚出嫁的女儿追灯时,送一对莲花灯,当然是希望女儿早点开花结果喜得贵子了。

这种莲花灯的样子鲜亮艳丽,寓意美好,但制作工艺却非常复杂。因为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做成的,所以制作起来就非常费工时。

传统的莲花灯都是用竹篾做骨架,从修整竹篾,到催纸(把纸做成褶皱状),到造型,到做灯架,再到最后做成一盏漂亮的莲花灯,前前后后需要二十多道工序,这种纯手工的传统制作工艺目前在市面上已经很难见到了,现在即使是三兆村里,可以见到的也已经寥寥无几。

花篮灯

花篮灯是三兆传统花灯中最具代表的一类灯,顾名思义,灯的造型好像一只装满了鲜花的大花篮,底座小,肚儿大,篮口儿敞开,插满着各种色彩鲜艳的花朵,看起来色彩艳丽,花团锦簇,是真正的花开富贵灯。

花篮灯的制作工艺比之于莲花灯更为复杂,如今能做这种传统花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市场上根本找不到这种花灯了。花篮灯只能成为三兆灯笼的一种记忆,偶尔,若是能从一些关中老照片中见到它的影子,那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

火葫芦灯

关中的孩子,几乎都是挑着火葫芦长大的。圆圆的小红灯笼,象征着大人们希望孩子长命富贵的美好心愿,所以也被称作长命灯。关中风俗里,舅舅给外甥送的灯,都是这种火葫芦。

红红火火的火葫芦

红红火火的火葫芦

在关中,娘家人只在女儿出嫁的头一年给女儿送灯。到女儿生了孩子,娘家人便开始给孩子送灯了。有外公的便是外公送,没有外公的便是亲娘舅送,从孩子出生那年一直送到孩子满十二岁。

舅舅送灯就送火葫芦,图了一个平安富贵的意思。年年如此,直到孩子长到十二岁那年。十二岁的灯要送的格外隆重,因为这一年以后,舅舅再也不会来送灯了,所以十二岁这一年送的灯,又叫作「完灯」。除了火葫芦以外,还要再送一对大红宫灯,特别地讲究,有些地方还要为孩子举办隆重的完灯礼,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了。

每年的正月初五一过,天麻麻黑的时候,关中平原上的孩子们就会挑着灯笼从家里跑出来,三五成群地唱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穿街走巷,好不热闹。在年的夜色里,那移动的点点灯火,好像一种新的希望,点亮在浩瀚的关中平原上,是一种别样的风景。

大红宫灯

这是三兆灯笼如今唯一还在大量制作的灯笼。走进三兆村子,那挂满了村村巷巷的,都是这种大小不一的大红宫灯笼。然而与传统的三兆灯笼不同,如今的宫灯已不再使用竹篾做骨架,而是改用了钢筋骨架,外罩大红纱绸布,上有鲜黄色的云子,下有明黄的穗子。因为使用的都是半成品材料,而且钢筋的骨架可以折叠,便于运输,所以逐渐地成为了三兆灯笼的主流。

时代在变,三兆的灯笼也在变,那些曾经在关中一带盛极一时的莲花灯,生肖灯,花篮灯,甚至是火葫芦,或是因为制作工艺的繁复,或是被电光产品所取代,都在慢慢退出了灯笼制作的舞台,而唯有这大红的宫灯,还红遍在关中大地,以其庄重的外形,喜庆的颜色,成为人们心目中永远闪亮的红灯笼。

重塑的辉煌

在三兆人的心里,先人们留下的那些传统的竹篾灯,那些飘摇在风中的莲花灯,还有那些三兆人自创的生肖灯、蚂蚱灯是他们永远无法割舍的一种情怀。至今无论哪一个村民提起这些,都会既自豪又惋惜地说,「真是好东西,但又没办法。」

传统灯笼的制作工艺繁复,成本大,利润小,面对市场的选择,三兆人不得不另辟蹊径,为他们的灯笼寻找新的出路,那便是这几年与声光科技结合的大型工艺灯。

工人们正在为狗年赶制大型工艺造型灯

工人们正在为狗年赶制大型工艺造型灯

这些大型工艺彩灯的设计更为复杂,造型也更为多样,但因为有了现代的声光技术,却在大型庆典和重大活动中大放异彩。近些年来,每年大唐芙蓉园灯会、西安城墙灯会、大雁塔的庙会里展出的大型工艺花灯,都能看到三兆灯的影子。

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市场的选择以后,三兆灯笼终究还是依旧灯火辉煌。每年的正月十五,在曲江池畔,在古老的西安城内,三兆花灯依然继续着它的光彩。

前些年西安的花灯要属革命公园的最好看,不过这几年被城墙夺走了光彩。每年大约正月初十一过,古老的西安城墙就开始焕发出一种亮丽的光彩,各种各样的花灯出现在青灰色的城墙上,把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映得亮如白昼。远远地看,这些彩色的灯照耀在古城之上,好似一道鲜艳的彩带,在新年的夜色之中格外的璀璨夺目。

除了城墙以外,大唐芙蓉园的彩灯更值得一看。因为有了大唐的仿古建筑与一湾碧绿的湖水,大唐芙蓉园的彩灯便显得格外的复古而灵动。因为场地比起城墙来说更为开阔,所以这里彩灯的造型设计也就更为大胆夸张,有的灯甚至可比一座楼房的高度,火龙吐焰,金凤啼鸣,真是一个金壁辉煌的光彩世界。

除此以外,汉城湖、大唐西市、西安世博园、大明宫这些地方每年也都会有各种别开生面的灯会,他们就像是约好了似的,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花灯在正月里于古城西安争奇斗艳,大放光彩,真好似天上的星河一夜就落在了人间,又好像仙娥用金丝织成的云锦,在这一晚铺就了整个西安城,那样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真好像又回到了大唐盛世之时的上元不夜城。

图/文:王一凡


#文化#西安

穷游官方认证账号

穷游锦囊

Journey Never Ends!

公众号:穷游锦囊
微博:穷游锦囊
ins:qyer
知乎:穷游锦囊
关注
取消关注

917赞

文章更新于2018-06-23发布于2018-06-01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锦绣山河走遍

发掘中国大陆有趣的目的地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唐代的京城真的有虾蟆陵吗?

白居易脍炙人口的《琵琶行》中,有琵琶女讲述自己身世的诗句,说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唐朝的京城在长安,那么...

西安|你已经开工了,可关中人的年,才刚热闹起来

传统上说,中国人的年,从过了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备年货、做新衣、炸果子,忙忙碌碌一直到了年三十儿,贴春联、挂灯笼,又是包饺...

西安 | 泥叫叫里的老故事

遥远的记忆,辽阔的关中平原,宁静的小村庄。忽然几声清脆的哨音,一下子就把宁静的村子搅得热闹起来了。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从家...

让万千网友想云添筷子吃火锅的纪录片回来了!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 “那就再来一季!”

那位在银座街头为世界祈愿十年的僧人,走了

在东京银座,有一个头戴斗笠的僧人在许多游人的照片里出现过。自2010年8月开始,无论天气如何,他都会在车水马龙的银座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