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烟云 · 十七处世遗的故事 | 天龙风云(下)
穷游精华作者,穷游精华Biu主
前面说天龙寺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武家战胜公家、武家喜好教派取代公家喜好教派的风云历史。说回天龙寺本身,虽然资格牛逼哄哄的,但是很遗憾,以前的建筑又又又被全烧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是明治及后期的建筑,布局也与禅宗传统的“七堂伽蓝“相去甚远。好在老大哥心态倒也平和,一进门就让你看这样的——达摩图(达摩,中国禅宗的始祖。官网云:这是本寺的脸面……hmm)。
达摩图(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建筑没啥可看了,但是它还有三件宝贝。第一件是曹源池庭园。这个庭园的设计者便是国师梦窗疏石,他也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造园师,代表作就是天龙寺和西芳寺庭园。曹源池这个名字传说是国师挖池子的时候,挖出了一块写着“曹源一滴”的碑而得名的。关于“曹源一滴“也有一个典故,来自于禅宗的一个故事,
一日法眼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眼云: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师于坐侧,豁然开悟。 ——出自《五灯会元》卷十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自己用心悟吧,悟到了就是那个意思。现在我们有个词叫作”心心相印“,最初的意思说的就是这个,不用嘴说,用心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可惜最早是和尚之间的心心相印……想想这可能就是禅宗受武家欢迎的原因,没那么多繁琐仪式和文化修养,你只要打坐,用心体悟,我们两心心相印就可以了,至于印的对不对就没人知道了哈哈。
方丈和曹源池
曹源池庭园是很典型的“池泉回游式庭园”,为什么在日本造园史上地位这么高?熊和考拉认为,这是一个探索时期的庭园。它既有日本古庭园的特色——用池和岛模拟大海和海山仙山 ,同时也在探索适应于禅宗心悟要求的庭园。所谓”池泉回游“,就是人可观可在其中游览,但心悟更重要的是在坐禅、观看、领悟,因此在这个庭园中,国师创造性地设计了”龙门瀑“石组,坐在方丈中心正可以以最佳视角看到这个石组,是整个庭园的最精华所在。
龙门瀑石组包括水落石、鲤鱼石、远山石、石桥等。水落石是模拟瀑布水流的状态,鲤鱼石是模拟鲤鱼跳龙门的意象,远山石代表着彼岸的海上仙山蓬莱。据日本著名造园家重森千青所述,最初龙门瀑是真的有水的,后来干涸了。不论有水没水,关键是用心去倾听瀑布的声音,这才是禅的意境,也是后来享誉世界的“枯山水“庭园的发端。
对岸的龙门瀑石组,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
龙门瀑石组构成(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用心体悟,还能看到更多。比如池岸边的白滨,模拟的是海滩,这在凤凰堂的净土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中也常见;看水中的岩岛,有尖尖的宛如鹤首,也有圆圆的宛如龟背,加上蓬莱,此所谓“鹤龟蓬莱式“,也是模拟海上仙山、长寿、彼岸的一种样式。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啥也没看出来……一切全凭用心体悟。似与不似,一心之间。
第二件是宝严院的狮子吼,这是京都赏樱赏红叶的名所,每年只在特定时间开放。宝严院是天龙寺的塔头,塔头就是和尚有了一定成就后就自立门户,单独修建一个独立的院子居住修行,你可以理解为天龙寺的分院。“狮子吼”是一块巨石,形容佛(或菩萨)讲法如狮子威服众兽一般,能调伏一切众生。庭园出自室町时代禅师策彦周良手笔。
天龙寺有多个塔头
狮子吼庭园地图(图片来自网络)
访问狮子吼的过程也颇为有趣,我们选择了夜间参拜模式,进了寺院才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空间,排队的人超级多只能跟着人流前行,随大流到了一处石头前,只见众多穿着和服的日本情侣纷纷合影,我们想是了,就是这个,于是也开始疯狂地拍,越拍越觉得奇怪,纳尼,这个一点都不像狮子啊??!后来才发现这个是龙门瀑和三尊石,和曹源池一样,模拟的是“鲤鱼跳龙门“的意境,而狮子吼本尊,在更远的前方。其实世间事很多便是这样,随波逐流追逐半天的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跳出迷局方得本尊。
狮子吼红叶夜间参拜
第三件是云龙图了。有趣的是这个寺里有两幅云龙图,跟宝贝似供着,但都不是古物。一幅是铃木松年在明治32年(1899年)画的云龙图,损伤很大,现在保存了其中的一部分,每次作为特别公开要单独收费!另一幅是平成9年(1997年)为纪念法堂移建100周年,日本画家加山又造在法堂的天花板上又画了一幅云龙图。这个法堂也作为佛殿使用,正面须弥坛安放着释迦三尊像,后面的坛上供奉着光严上皇和历代住持的牌位、开山梦窗疏石(第一代寺院住持)和开基足利尊氏(第一代投资人)的木像。
法堂天花板上的云龙图(图片来自天龙寺官网)
在炎夏的燥热和疫情中写完此篇,突然觉得日子也澄澈清明起来,这便是禅的魅力。世事无常,一切烦恼终为自寻所得。
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小林一茶
声明:除特别标注外,本文所有图片和文字版权均归穷游账户lyandkoala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穷游精华作者,穷游精华Biu主
106赞
文章更新于2020-07-04发布于2020-07-04
全部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