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黔东要塞下的山水人家
镇远古镇 绽放在山水中的深谷幽兰
一步、两步、我气喘吁吁地向着位于石屏山的顶峰攀登。回头看,一座缅甸使者骑着大象过桥来的雕像矗立在这座黔东南重镇一隅——它代表古时镇远是贵州地区通往云南、缅甸地区的交通要塞。抬头望,苗疆长城之剩下几段残垣,好在城墙的轮廓与气派犹在。山顶的要塞瞭望台像一只沧桑的眼睛,凝视着古镇的风云变迁。它看到了过往的繁华似锦与狼烟四起,也看到镇远人竖起脊梁,以坚强不屈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创造了今日欣欣向荣的家园。
我终于抵达了山的高处。站在要塞瞭望台上,只见蜿延绵长的㵲阳河宛若一根翡翠丝带轻轻地将古城划分为二,优美的曲线与依山而建的民居分布自然形成了太极八卦图的布局。让人由衷赞叹它生来就是福地。极目远眺,无穷无尽的翠绿峰峦山势峥嵘,与㵲阳河的柔情交相辉映。这番景象不由得让我心生好奇:镇远,这朵绽放在山水中的深谷幽兰曾绽放过怎样的璀璨文化。
老桥、书院、古刹
从山顶重回陆地,我用脚步丈量小镇。贵州多水,于是桥成了两岸最优美的连接。此地百姓不止将桥视为交通设施,还把桥梁视作人间与另外一个世界的必经路。于是一代又一代的工匠架设了数不胜数的各类桥梁。有些桥梁用于行走,有些桥梁用于祈福。客栈老板娘告诉我,此地还有一种用于祝福的“求子桥”。如果有村民多年无子,他们会在老人的指点下在山溪之间架设小巧的“求子桥”。若是木桥,材料必须用结过果子的树木,寓意为“生生不息”,若为石桥,则要舅舅家出石材,在上面刻四条线表示尊重。这些悠久又有趣的民俗是镇远人对繁衍生息的向往。
推开客栈房间的窗户,能看到镇远最重要也最优美的桥——由青石建造的祝圣桥。它形态古朴。七个圆形的桥洞从明朝起曾数次经历山洪的洗礼,直到雍正年间得到了彻底的修复,当地借此向康熙祝寿,于是“祝圣桥”三字流传至今。它一端连接着石屏山,另一端连接青龙洞古建筑群。青龙洞寺、中远禅院、紫阳书院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老建筑们依山傍水、贴壁凌空地矗立在人们眼前。
最吸引我的是紫阳书院。很难想象,书院这种始于唐朝,盛于宋代的民间教育机构会在贵州重镇中如此流行。据说明朝推行让礼教走入民间的思想,黔中办学蔚然成风,光镇远就曾建有十座书院。用文化教育来团结各族群众,是镇远古时有识之士的智慧结晶。
这座书院修建在悬崖绝壁上,以致敬“紫阳先生”朱熹而命名。它由好几栋木制建筑组成,我需抬头望才能窥其全景。潮湿的石崖缝隙中,一抹新绿像小瀑布一样垂下。随风舞动的绞股蓝与古木、青藤相互映衬。它不但是此地土生土长的植物,也是当地人广泛应用与养身的食材。山色幽幽,树影寂寂,这番景象与与中原的书院太不同了,不同于规整大气的风格,紫阳书院立于悬崖,与森林与清风为伴。
山门在两座小石山的夹缝中,圣人殿搭建在小石山与山崖间的凹陷地。受到崖壁的限制,屋顶无法做到传统建筑结构学中的中轴对称。我在参观它时,经常要紧紧握住把手,攀爬斜角五十度有余的石梯,也会躬身进入某房间,做一回古时求学书生。这样因地制裁,灵活搭建的建筑在青龙洞多的是,它外表看上去是传统汉族的建筑,建造时却借鉴了苗村侗寨的吊脚楼原理。
登上最高的玉皇阁,整个镇远便尽收眼底。一弯绿水环抱高高低低的邻水人家。它呵护了岁月也滋润了古镇。
古井、牌坊、人家
镇远虽面向游客,但生活气息却丝毫不减。沿街古道上尽是商铺,它们有着黑白色的马头封火墙与高高翘起的飞檐。手艺人卖着本地土特产与刺绣用品。不少居民还以地为席,摆满当季蔬果。比如夏末的莲蓬、蓝莓、蜜桃等。清风伴随果香,蔓延在整条街道上。老百姓把铺子建在大街上,自家房子建在山中的小巷子里。这种设计完美地划分出了商区与生活区。民宅依山而建,次第升高,直达山腰。从四方井牌坊巷子往上走,才是真正凑近了人间烟火气。
走进狭长幽深的古巷道中,油绿色的苔藓悄悄爬上了光滑的青砖墙壁,不知名的红色野花从砖缝中探出脸和我们打招呼。路面也是青石板铺就的,已经被人们踩得光可鉴人。台阶皆为单数,与传统文化中的“阳数”契合。从小生活在巷子里的人,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一定是井。有水的地方便有人。四方井是建于乾隆年间的老井,传说中一对想私奔的恋人相信此方有菩萨,在此结拜天地。这段浪漫的传说为它平添传奇色彩。我抵达四方井时,看到井内的清水仍在。一尊身披红布的小菩萨被供奉在井上的平台上,行人如梭,还有人经过时虔诚地祈求恋爱好运。
我想这一方古井一定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比如夏天将熟了的西瓜吊下去冰镇,抑或用它来泡黄豆,作为制作镇远豆腐的传统工序。
镇远豆腐是此地闻名遐迩的美食。四方井巷子深处的袁家豆腐老板告诉我:“古城镇远繁华得不得了,商贾云集。富人爱立牌坊。以财力为分,牌坊分为不同等级——京果铺子、油炸粑粑、马店、豆腐坊皆能立牌坊。豆腐坊排名老六,也是最末。哈哈。”由此可见,豆腐这道美食传承已久,以老袁家为例子,别看他家的店铺就几张木桌长凳,放在四合院的天井之中。豆腐店虽小,却有百余年的历史了。
我落座,点了一碗豆花牛肉面。雪白的豆花闪着晶莹的光泽,怯怯地颤抖着,害的我都不忍心下筷子。老袁过来为我在面上浇了一勺子特质辣酱,吩咐我赶紧趁热吃。我将豆花与辣面拌匀,一口下肚,真是说不出来的美味。豆花香醇毫无豆腥味,入口即化,宛若凝脂。那勺辣酱妙不可言,丝毫不辣舌尖,反而有一股子厚重的香气弥漫在口中。经久不散。一晚平凡朴素的豆花牛肉面让我吃出了老百姓用心烹饪美食后的幸福。若还有机会,一定要尝尝这里的豆腐脑、豆腐圆子、炸豆腐。将豆腐料理吃个遍。
告别老巷子,暮色来临。我来到㵲阳河河边。看着夕阳西下,天色渐渐转为深蓝色。两岸的灯火一盏盏亮起。今朝的镇远有山的厚重、水的灵动、人的智慧。我在这留下了脚印,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320赞
发布于2021-03-19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