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写在前面:我来自你所来自的地方

一日疯行千里  ·  2020-04-13

我从小在上海长大。那时的上海虽然已算是半个国际都市,但我小小的生活圈子中都是不分彼此的上海人。那时家所在的城市仿佛就是全世界。

第一次意识到并非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称上海为家乡是在中学。新来的班主任普通话不好,上课大多只说上海话。有一位同学说起自己来自他省,上课有时听不懂。在那小小不懂人之异同的年龄,突然发现即使坐在同一个教室,坐在这边的我是上海人,坐在那边的你是外省人。

高中毕业后离开上海去美国读大学,而你从哪里来是与人初识时必问的问题。那时我的大学即使在美国也不算多元,大多学生都来自波士顿新英格兰地区,每年招收的国际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一次新加入社团时答道自己来自中国,问你们都来自哪里?几个同学笑道,我们就没什么特别了,就波士顿附近(We are boring, just the Boston area, not as exciting)。尽管教授同学和学校员工都热情友好,总无形中觉得自己的回答拉远了与别人的距离:站在那边的你们是美国人,站在这边的我是外国人。

大三那一年,我先从美国去日本留学交流一个学期,之后又从日本去了伦敦进行大半年的交流和实习。刚到欧洲时,被问起你从哪里来,竟然第一次不知如何作答。我是中国人,但从美国大学过来留学,不过我过去半年在日本生活?其实呢,我最近刚搬到在英国?最终别人同情地看着我语无伦次答不上来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我只能无辜地笑,It's complicated。

从那以后,我的回答开始根据提问者改变。若是亚洲人,我从中国来。若是欧洲人,我住在伦敦。若是北美人,我从美国来。若是其他地方人。。。你管我从哪里来?

那是第一次,无论对方来自哪里,都有一种亲切感。不分这边那边,你和我站在同一处,来自相隔不远的地方。

很多年以后,我也毕业成家。我和丈夫加起来生活过的国家过十,去过的国家近百,而我们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完整回答愈加复杂,简短回答却愈加简单。在奥运会和世界杯比赛时该为哪个国家加油是人生的痛苦抉择(当然没中国队的世界杯比奥运会难多得多😅),而理解他国人的行为却易如反掌。让别人大惊小怪的异国奇事,往往曾经是自己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去过的地方越多,越觉得不同的文化充满雷同;认识的各国人越广,越觉得哪里人想法都美丽得丑陋得一模一样。到头来,我们都是人,都来自远古猴子居住的远方。我与你,乡与城,国与国之间反复着情仇和摩擦,只因为都忘记了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

有一天,我在一部宇航员的纪录片中终于找到对“你从哪里来”最简洁明了的回答。作为人类在太空中度过最长时间的宇航员Peggy Whitson说道:

“每一个宇航员进入空间站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去窗口回望地球。从这看到的地球没有国界,更没有国家的概念,只在四周漫无边际的漆黑空洞的背景里闪着唯一的光。这个时候真切地明白这个蓝色星球才是家的定义。我来自那里。我来自地球。” 

这一边的我们是地球人,那一边的他们是外星人。我来自地球。我其实来自你所来自的地方。

太空石视角诞生于2020年全球各国人民因COVID19囚禁家中的期间。这是一个全球人理所当然地应当共享地球人这同一身份的特殊时刻,却同时也大相径庭地使不少地球人定义自己的身份至前所未有的狭隘。 

对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来说,能去国外一瞥别人的生活是幸运的,去国外生活认识别人的视角更是奢侈品,而从太空看地球根本是天方夜谈。太空石视角希望通过发现和分享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惊人雷同,让所有人都能从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日本#伦敦#美国
关注
取消关注

2赞

文章更新于2020-04-13发布于2020-04-13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太空石视角

我从太空望地球,同星月,无国界。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淡夏无尽,一次关于相机的奇遇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直想和妻子去镰仓拍一次绣球花,看看雨后淡淡盛开的无尽夏。正值端午假期,于是便带上相机,试图将初夏的味...

【播客】和李淼一起,不谈杀人放火,聊聊日本奇遇|遥远的朋友 Vol.01

《遥远的朋友》是一档旅行分享类播客节目,主播遥远和周扒皮与做客的”朋友们“畅谈关于旅行的方方面面——或许是资深的旅行达人...

那位在银座街头为世界祈愿十年的僧人,走了

在东京银座,有一个头戴斗笠的僧人在许多游人的照片里出现过。自2010年8月开始,无论天气如何,他都会在车水马龙的银座街头...

⾦秋之镜:纽约七星湖

⾦秋时节,纽约州有众多著名的赏枫⻛景区,其中有⼀个略为⼩众的景点,即七星湖⼤道 Seven Lakes Drive。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