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City Walk 4 | 你看过这么硬核的上海吗?

穷游资深精华作者

茱妮  ·  2020-09-14

上一期的city walk介绍了徐汇滨江一带的老厂房转型,今天要带大家去工厂更为集中的杨浦滨江。

一些你需要知道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洋务运动在上海轰轰烈烈展开。1882年经李鸿章批准,官督商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投产,自此之后,杨浦区工业带逐渐兴盛:中国第一座现代化自来水厂、上海最大的修船坞、第一家工业化制糖厂、第一家城市煤气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在杨树浦路接二连三地开办,盛况一时。

在1882年至1883年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在公共租界供应自来水;1865年,两个租界都安置了公共煤气照明系统,并从1883年起又逐步由电力照明所取代。民族工业亦在此时逐步发展起来,尤以轻工业的发展势头最好……上海比中国其他开放口岸要领先十到二十年,据1933年的调查,当时上海的工业产值要占全国工业产值的51%。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发表的《上海劳工状况》一文描述,

“近年来上海的工厂,一天发达一天了。其中纱厂为最多数,那贫民的生计,便因此一振。杨树浦一带,竟可称他为一个工业社会。”

而今这里的工厂大多被时代所淘汰,部分厂房建筑保留下来,黄浦江边原来的码头都被改造为亲水步道,我们便可伴着阵阵江风去细细品读旧时工业的辉煌。


我的路线从杨浦大桥这头开始,导航可以定位到宁国路轮渡站。

烟草仓库“绿之丘”

杨浦滨江工业带上最引人注目的非“绿之丘”莫属。这栋建筑的风格和造型实在独特,很难不引人注意。它原是烟草公司的机修仓库,而更早之前则是怡和洋行的冷库。怡和洋行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洋行,在杨浦滨江还有其他由怡和建造的厂房。

我的路线从杨浦大桥这头开始,导航可以定位到宁国路轮渡站。

烟草仓库“绿之丘”

杨浦滨江工业带上最引人注目的非“绿之丘”莫属。这栋建筑的风格和造型实在独特,很难不引人注意。它原是烟草公司的机修仓库,而更早之前则是怡和洋行的冷库。怡和洋行是最早进入上海的外资洋行,在杨浦滨江还有其他由怡和建造的厂房。

第一次来滨江采风时,它还在改造中,当时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房子竟有点《纪念碑谷》的影子。

后来突然在某app上看到不少人在这里打卡的照片,还有了个名字叫“绿之丘”,才发现它已经向公众开放了,就立刻约了朋友再度来到杨浦滨江。

这栋建筑除了别具一格的外观,内部的螺旋楼梯更是引人注目。楼梯连接了每一层展厅,直通楼顶的花园,站在露台上就能眺望滨江。

然而,疫情至今,这里再没有开放过,有说被私人公司收购了正在招商,就拭目以待吧。

永安栈房

永安,这是中国近代的一个辉煌民族品牌,南京东路上“四大公司”之一的永安百货便是旗下产业。其创始人郭乐与兄弟从家乡广东远渡重洋去澳洲谋生,主业卖水果,兼营百货。在积累起足够的原始资金后,他们一方面钦羡西方人百货商场内的琳琅满目,另一方面也深觉中国商业想要应对洋人的经济侵略,必须走出小本买卖的模式,树立起市场意识。于是,郭氏兄弟回国创办了香港永安公司。这个永安栈房便是他们用来存储商品的地方。

这栋建筑应该会被改造为展馆,目前还在施工中。

东方渔人码头

上世纪30年代由杜月笙、虞洽卿等大佬控制的十六铺虽已有鱼行30户,但依然难以承担整个上海的鱼货交易,且国民政府为了享有鱼市交易的掌控权,位于杨树浦路边的复兴岛鱼市场便应运而生。数百米的东方渔人码头见证了曾经全国最大鱼市场的熙攘热闹,也历经过八一三的炮火。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发展,上海鱼市场也终究落下了帷幕。当年鱼市场留下的建筑和地块如今已被修缮改建,集生活、娱乐、办公于一体的高楼也在一侧拔地而起,继续替代那个人声鼎沸的鱼市场,面对着黄浦江,每天迎接东方的日出。

上海第一毛条厂

纺织业是杨浦工业区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个行业。前身为“英商新怡和纱厂”(又名杨树浦纱厂)的毛条一厂是英商怡和洋行在1915年集资150万两白银创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度成为日军军工厂。不过,现在工厂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是一栋英国乡村式别墅,原为工厂英国大班的住宅。

这个曾经由大班独享的豪宅现在二楼为办公区,一楼则是一家颇具情调的咖啡馆。洋房坐北朝南,卵石墙面,屋顶上开有双坡老虎窗,入口处为拱形门廊,北面有一座二层的附楼。

杨树浦水厂

坐落在杨浦滨江的这座英国古堡式建筑,就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杨树浦水厂。它是近代中国城市供水的起点,1883年开始向公共租界的外侨供水,而后使租界外的上海居民逐渐接纳和习惯了自来水。

水厂的前身是1875年由四位英商自行筹资白银3万两而建的,然而工部局却不允许铺设输水管道,以致于运水成本高昂,直到后来法租界一场大火使他们认识的自来水管道的重要性,杨树浦水厂正式成立。

水厂由英国工程师John William Hart设计,为传统的英国城堡式建筑,整体颜色为铁锈红,墙面主要为清水砖墙,正门两边各有一个双层城堡式城楼。

如今杨树浦水厂依然在向上海市民供水,有的厂房、滤水池都在使用中,就连后来修缮扩建的建筑也延续了当年的哥特式城堡风格。厂区内有一座自来水科技馆,每周二向公众开放参观。

黄昏在步道上看陆家嘴异常魔幻美丽。

瑞镕船厂

瑞镕船厂由德国人创办于1900年,是当时上海数一数二的船厂。德国在一战战败后,船厂为避免受到牵连改为英资,后与英商耶松船厂合并,垄断了全市的修船业务。抗战时被日军占领,改名三菱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杨树浦工场。战争结束后,外方老板因租界收回也无意继续经营,遂出租给政府,改为“军管英联船厂”,业务范围也从修船、造船、重型机械设备制造扩大到重工业及水利工程建设,到1958年作为浦西分厂并入上海船舶修造厂(后改名为上海船厂)。现在上海船厂已搬到崇明,西厂也正在拆迁中,前几个月我又去了一次,改造依然没有大进展,不知将来会变成什么模样。

八万吨筒仓艺术中心

到这儿,长约5公里多的杨浦滨江差不多结束了。在杨浦这边就能见到对岸的一座巨型建筑——八万吨筒仓——一个由30个混凝土大筒仓排列组合成长140米、高48米的庞然大物。

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就是摆渡船。往回走一点到丹东路轮渡站,很快就能到达对岸民生路码头。

这座建于1990年代的筒仓由著名建筑师柳亦春操刀(上次介绍过的龙美术馆同样出自他之手),经过一系列设计改造,成为滨江最有特色的艺术中心之一。最大的设计亮点则是面对江畔的筒仓外一座透明外挂扶梯,从三楼开始,每层以8米的高度跃升。从外面看是否也有点蓬皮杜的意思呢?

这是曾经亚洲最大容量的散粮筒仓,充满工业时代烙印的混凝土建筑静立江畔。步入其中,几十个锈迹斑斑的圆锥体漏斗布满头顶,与空间内的立柱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视觉震撼。

筒仓所在的民生码头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其前身为英商蓝烟囱码头,是当时远东地区设施最好的码头。现在的东岸滨江沿线改造也与对岸的杨浦滨江遥相呼应,保留工业特色的同时也加入了现代元素。

温馨提示:八万吨筒仓要在展览期间才能进入,去之前还是需要查好近期是否有展,不然只能看看外部了。

#上海#漫步#city walk

穷游资深精华作者

茱妮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旅人蕉下客”,以及微博“茱妮Julie”

公众号:茱妮
微博:茱妮Julie
关注
取消关注

111赞

发布于2020-09-14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茱妮游中国

走过世界,依然觉得风景这边独好。带你挖掘国内小众风景,聊聊那些有趣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故事。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City Walk 6 | 外滩建筑图鉴

清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1843年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指定包括上海在内的五个口岸为对英国“开放...

City Walk 5 | 市井人家,方寸之间

杨浦区有那么一条city walk路线——我姑且认为是可以拿来city walk的吧,连我这个在大杨浦混迹了近二十年的人...

上海哪些名人故居值得一看?

十里洋场,处处历史。上海在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有:“政治在南京,经济在上海。幕前在南京,幕后在上海”一说。民国官员、金融...

City Walk 3 | 当工业遇上艺术

City Walk第3期带你们走走浦江西岸的艺术地带上海的黄浦江两岸,除了被英法等殖民者拿来开发金融的外滩还有以航运为主...

City Walk2 | 鲁迅、茅盾、芥川龙之介……探秘星光灿烂的虹口区

City Walk第二期上线~这次介绍一条比较小众但非常静谧优美的路线:山阴路——溧阳路——闵行路不过溧阳路到闵行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