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河西走廊上的荒野艺术计划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西北,是位于阿拉善高原以南,祁连山以北一条大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带状区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一条交通要道,现在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西走廊历史上,建置最早出现在汉元狩年(也就是公元前121年),当时一共有酒泉、武威、张掖和敦煌四个郡,被称为“河西四郡”。据《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武威、张掖各辖10县,酒泉辖9县,敦煌辖6县。
瓜州,就属于酒泉所辖。
河西走廊上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的深厚文化艺术宝藏和丰富地形地貌,不要说闻名遐迩的敦煌、张掖,就是瓜州这一个县,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保护单位465处,这里面包括了世界文化遗产1处(锁阳城)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榆林窟等)。
无论是锁阳城还是榆林窟,都是瓜州响当当的文化招牌,非常值得前往一探。但我这回要说的不是历史,却是如今。
想要从瓜州县城去锁阳城或者榆林窟,可以走一条270号县道。县道本身是平平无奇,但是道路旁的“荒野艺术计划”给它带来了新的活力。
荒野艺术计划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董书兵老师领衔的一个具有延续性、以“生命和环保”为创作理念的艺术创作计划。因创作选址在戈壁、沙漠、山区等人迹罕至处,故取名“荒野艺术计划”。目前已完成的作品包括《大地之子》、《无界》、《风语者》、《戈壁方舟》和《汉武大帝》。
大地之子
《大地之子》 是董书兵老师最为知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大地之子》长约15米,高4米,宽9米,对比我们人类,是一个妥妥的“巨婴”;但它趴伏在瓜州广袤的戈壁之上,幕天席地,比例看起来就十分的恰当了。
走近这个婴儿,可以感受它红砂岩的材质,也能看出它是由预先雕刻好的一个个块状“单元”拼合而成的。
婴儿表情恬静,仿佛正在酣睡。手脚十分圆润,应该也是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了丰盛的营养吧。
董书兵老师在采访中提到,在创作过程中,他考虑了地域性、环境和公众心理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抛却种种话语、主义、身份、权力的遮蔽性的虚假表象,从纯粹的生命体验和本真诉求出发,使精神性得以实现。”
无界
如果说《大地之子》尚能称之为雕塑作品,那么在它不远处肉眼眺望可见的《无界》更适合称作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了。 《无界》也出自董书兵老师之手。
《无界》是一个采用了汉唐时期传统建筑殿宇格局结构的钢制宫殿群。呈中心对称式,一座主殿围绕着四座塔楼。
这组宫殿群一共使用了大约6300根钢管,3万个连接扣件,达到了长60米,宽40米,高20米的规模。 这大概是个什么尺度呢?举个例子吧,北京故宫的太和殿,长64米,宽37米,高约27米。
《无界》和真实历史中的宫殿基本达到了1比1的比例。
《无界》使用的是纯白色的钢管和附件。这样通体的白色在白昼强烈日光下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显示出一种海市蜃楼般的迷幻质感,同时也赋予了作品在夜晚灯光中的无数可能性。我曾经看过网上的一组灯光秀组图,也真的是如梦如幻,如电如光。这大概就是造型和材质冲突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吧。
《大地之子》、《无界》和《风语者》、《戈壁方舟》、《汉武雄风》一道,将瓜州原本这寂寂无名的县道打造成了现代的公共艺术走廊,使得原本荒芜的戈壁沙丘迎来了源源不绝的访客。
站在历史与现代的连接点上细想《大地之子》和《无界》,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悠久生命力和艺术创造的勃勃生机共同构筑了我们走向未来的“河西走廊”。
215赞
文章更新于2022-09-18发布于2022-09-18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