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古灶-以500年不灭之窑火,燃千度工匠精神

南风古灶-以500年不灭之窑火,燃千度工匠精神

穷游精华Biu主

小藿香  ·  2022-03-31

进入本文的正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词,工业遗产。 

一直以来,提到名胜古迹,我们一定绕不开“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这两个词。这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的国际公约,目的在于将对全世界全人类具有意义,价值非凡的自然地形地貌或文化场所保护起来。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并飞速前进,一些工业技术诞生了,一些古旧的作坊消失了,工业文化也进行着代际更迭,传承发展。

一直到2003年,有一个名为“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的组织在俄罗斯的下塔吉尔成立了。这是一个保护工业遗产的世界组织,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专门顾问机构。同时发布的,还有由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起草并经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认可,最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批准的《下塔吉尔宪章》。 

“工业遗产”这个词就是根据《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进行工业遗产保护而兴起的词语。 它包含了“凡为工业活动而造的建筑与结构及其中所含工艺和工具,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

概括说来,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例如建筑和厂房,生产作坊和矿场以及加工提炼的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等等。

《下塔吉尔宪章》 讲到:“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 

南风古灶,以其五百年不绝之窑火🔥烧出了石湾陶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约莫也是它能够荣登国家工业遗产榜单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疫情尚且没有现今这样肆虐的时候,我还能不时前往佛山吃吃逛逛。非常偶然地,来到了南风古灶。

 南风古灶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高庙路6号,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占地约400亩的大型4A景区-南风古灶旅游区。 

上图这个三角形区域就是南风古灶旅游区的主体,它被公仔街一分为二,公仔街以东是以玩陶艺术中心为首的红色网格状外墙现代商业建筑群,以西则是以南风古灶和明清建筑群为主的历史风貌区域。

公仔街本身,也是一条非常具有岭南特色,有着100多户陶瓷商家和陶瓷博物馆的石湾陶瓷特色文化街。许多可爱、精美的陶瓷工艺品都可以在这里寻摸一下,价格不贵就可以带回家中,除了陶瓷工业品,公仔街上还有几家好吃不贵的地道甜品店也不得不提。 

南风古灶的历史风貌区是它最最精华的部分,门票是要收的,倒不算贵,盛惠20元,老人小孩和特殊人群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买票进门以后,就是一个空旷的广场。站在广场上面对着的,就是南风古灶了。

古灶实际包括南风灶和高灶,东侧的叫南风灶,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 ,而较为“年轻”的高灶则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也有400余年了,两灶都仍未退休,还在发挥着“余热”。 

南风灶和高灶现在每月都会进行烧窑,而每次烧窑至少需要三天,按照行话叫做三日火。这三天包括装窑,烧窑和出窑,其中烧窑就要整48小时,包括挤火、上火等环节。初烧窑,工人在灶头用大木柴点猛火烧12个小时,使得温度逐步升高到900~1000摄氏度,这称为“挤火”;12个小时之后,工人转向窑背继续加柴,称为“上火”。在上火的6个小时中,窑内温度最高可达1300摄氏度。在整个过程中,工人师傅需要依靠自身经验去判断窑温,从而决定投放木柴的速度、时间及数量。停止投柴后,窑温还需要30小时左右才能冷却,工人要等到窑内完全冷却后才可打开窑门取出成品,这是完成一窑烧出成果所需要的全部工序。

南风灶和高灶的外形看去十分相似,看起来不像灶头像屋头。现在这个选址据传是为了避开水患而专门择山坡而建的,整个窑体依山势呈阶梯状向南伸展,窑腔似隧道,总长逾30米;拱顶,高约1.8~2米,以窑中段最高;窑内平面呈船形,头尾窄而中部宽,宽约2~2.4米;窑头的坡度略大于窑尾,全窑平均坡度12度,即每米平均升高约20厘米。

这样的形态,学名上称之为古龙窑。

南风灶与高灶中间有个怒发冲冠又笑容满面的塑像,就是火神,本地人叫他火德星君,是我国工艺美术大师,广东人梅文鼎先生的作品,也是由南风古灶烧制出来的本地神祇。 

据《山海经》讲到,火神祝融,是颛顼的后代。古时候,只要涉及到火的行业,例如冶铸、铁匠、陶瓷、鞭炮等等,都有祭祀火神的习惯,以祈求工作平安,事业兴旺。而石湾自古以来就以烧陶为主业,窑口众多。师傅们就形成了烧窑之前拜祭火神,以祈求窑内的作品能够烧好的习俗。

直到现在,南风灶和高灶烧窑之前,都会坚持做一个祭灶仪式。 

绕过高灶,有一个别致的小平台。它的地面是用鹅卵石和陶瓷碎片所拼成的,仔细找还能发现上面拼了些蝙蝠的图案,寓意“福到”;平台上有一棵番石榴树,当地人把它当做祈福树挂上了许多红绳。 

以前在窑上工作的男工们是辛苦又寂寞的,所以传说他们一有时间的时候就会跑这个小平台上来唱歌给住在河对岸的渔女们,邀请她们撑船过来相会。如果天气不好,两岸青年就只能隔河相思,所以这个平台得名相思台,而在相思台上种的番石榴树寓意着多子多福,自然地也就成了祈福树。 

古灶的外部形态是自明朝起慢慢演化成今天的模样的,但它的地基却是最为原始的红砂岩石。这种红砂岩石质地疏松,能储存更多的水分,所以植物很容易在上面生长。南风灶后面的那一棵榕树就是生长在红砂岩石的石缝当中,与南风古灶相伴相生经历了400年的风雨。

这棵树的品种是广东地区非常常见的小叶榕,但因为已经是一棵400年老树了,而且扛住了烧窑的高温依旧生长得很好,原住民认为像它这样生长了几百年的老榕树,都是有灵气的,管它叫古灶神榕(这就是妥妥的古树名木啊)。

管理方特意在树下挂了一个古灶神榕的牌子,在气根的凹陷处做了一对水泥脚印,引导来客走到树下,站在象征着足下安康的脚印上,摸一摸榕树,沾沾灵气。用广东话说就是:摸摸榕树头,一世无忧愁,生活乐悠悠。

坐落在古灶神榕和祈愿树之间的一片房子,就是明清古建筑群。这是一片保存得非常完好的明清时期的石湾古民居,具有非常典型的岭南民居的特色。外墙采用了冬暖夏凉,防潮防湿的青砖,地基是以榫卯方式固定的麻石。因为麻石是外地石材,运输费用很高,所以以前的人家通过房子地基的高矮就可以粗粗判断出这家的经济实力。

在这片建筑里,现如今的石湾人经营着醒狮店、九江双蒸博物馆和香云纱制衣、黄坑油纸伞铺子等种种代表着古早岭南文化的传统老手工艺行业。

这当中,我对山公微雕尤为感兴趣。用泥土捏出超级小尺寸的山水和人物,真是世界尽在掌中啊。

在明清建筑群之中,林家厅处在最为显眼的位置,也最为气派(相对的啊)。林家厅建于明代,本来是林氏的家庙,在清嘉庆年间,由林家三兄弟林绍光、林龙光、林缙光将家庙改建为住房,称为“林家厅”。

它是一座典型的岭南式祠堂与民居相结合建筑。三进二层结构,小院通厢房、阁楼等等。

进门先见到一扇门,这门叫“中门”,是一扇风水门,家里来了贵客或是重要的节日才会打开迎接客人,平时就关起来当屏风,不让外人一眼就看穿房子。

四方的天井也有讲究。古时民居较少开窗,都靠天井来通风采光;讲风水的也依赖天井聚财,下雨时四方财水落回院子里,叫“四水归元”,也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过来天井以后第二进是客厅,第三进是居室,左右两边是厢房,与天井相通,二楼为木制楼面,布局小巧玲珑,是林家小姐的闺房。 

在林家厅门口还有一面非常美丽别致的陶瓷照壁,上面是六只白鸽飞翔在各种形态盛放的陶瓷花朵和浪花之上,非常浪漫。在整个园区里面,有不少这样的陶瓷景观墙,例如林家厅门前的陶瓷花墙,又比如醒狮店隔壁的石湾古八景墙。

石湾古八景指的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八景。石湾的制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到明清时期则是石湾制陶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据考,明清鼎盛时期,石湾的古龙窑多达一百多处,这样大规模的制陶烧陶和运陶的场景成为石湾当时非常有代表性的工业场景。但随着时代发展,石湾的手工制陶业逐渐没落了,我们只能从这些景观墙上对当时的石湾制陶盛景一探究竟了。 

除了石湾古八景,另一个反映石湾制陶业盛况的是这个立体的石湾古貌图。相较于古八景墙,它更为立体地展示了石湾清末民初因为制陶业的兴盛而形成的城镇全貌。

在清末民初时期,石湾的陶窑多达107条,按照每一窑平均烧制3000件来计算,石湾当时产陶数量是相当大的,可想而知当时的GDP也是一个可观数字呢。只是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石湾制陶就只剩下南风古灶这两条窑了。

当然,除了从石湾古八景和石湾古貌图上找寻旧日痕迹,访客也可以在进门广场处看见“佛山十景墙”,这是时间帮助我们去芜存菁留下宝贵的城市印记。

马槽瀑布是一个非常别致的旧物焕新改造。它由上百个来自全国各地的旧马槽拼接组合而成,细看还可以发现马槽上刻画着形态各异的图案。

马槽瀑布的建造体现着当地人对于历史文化和工业遗产的保护态度和活化理念。马槽原有的功能虽然不再,但潺潺的流水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和灵气。

同样有意思的改造除了马槽瀑布,还可以在入口展厅旁的瓦片瀑布上发现。

瓦片瀑布旁边是一个窑洞形状的建筑,实际是纪念品中心,主要售卖一些南风古灶烧出的陶制品,例如色彩鲜艳的醒狮和大眼丰唇的亲嘴鱼,还有看起来就十分逼真,让人口舌生津的苹果和荔枝串串。

 我有一位建筑师朋友,为了给自家的院子添些风韵,就专程地到南风古灶定制了一窑砖。 

砖我是没有条件买了,但是我下手了这个特色小火神。因为只有巴掌高,难以完全还原梅老师的作品,但也憨态可掬,取得了一些神韵。

在陶器生产过程中,有一种传统技法叫做拉坯,凡是圆型的器皿基本都要用到拉坯工艺来成型。为了真实还原制陶行业的所有环节,在纪念品商店的旁边,还专门建了一个演示厅,由专业的陶器师傅定时向来客现场表演拉坯工艺。

半天时间尽可以把南风古灶囫囵吞枣地走一遍了,但还请务必留点时间回到公仔街上的石湾陶瓷博物馆。

石湾陶瓷博物馆占地约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占3000平方米。馆不算大,也没有什么禁出文物之类的稀世珍宝。但它却是全面系统展示石湾制陶甚至中华制陶工艺的一个文化平台。

当然它也收录了不少非常有意思的藏品。博物馆风格为明清时期的仿古建筑群,展馆楼前有轩廊, 墙上是我最喜爱,并戏称为"石湾陶瓷版清明上河图"的《东平河图录》。《东平河图录》是长46.2米,高2.6米,由539块陶板组成的巨型陶制手捏贴塑壁画,它以明末清初东平河两岸石湾制陶从业人的一天为主题,重现他们劳动和生活的场景,将传统的制陶工作、节日舞狮等场景融入石湾古八景之中,反映当时石湾的风土人情和昌盛的工业态势。

博物馆门口是的这个威严的陶瓷浮雕门神号称中国最大,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创作。

馆内两层空间以陶瓷历史文化展览为主,共分五大展馆。陶瓷拾隅馆主要是对我国各时期的陶瓷及分布地区概况的简介,这个简介的中国地图本身也是陶瓷烧制而成的。

陶的形成则馆通过泥、形、饰、釉、火五个主题讲述制陶工序的方法及细节,我甚至还被科普了几个新汉字呢。

窑的演变馆重在展示我国窑炉的发展演变过程,南风古灶的古龙窑模型摆放在最当中的位置。

石湾陶业二十四行馆是陶瓷博物馆的重要空间,主要展示自明代到解放前,石湾当地制作日用陶瓷的二十四个行业的主要产品,从酒杯到门楣,包罗万象。

而石湾陶艺馆则是汇集了不少古今陶艺大师及名家的陶艺珍品,观赏性最强。

在临时展厅,非常有趣地,我碰见了一位同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看似折纸的花瓶和非常具有现代气质的戏剧人物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经我片面地以为,山川河流是美的,因为那是自然的馈赠;历史文化是美的,那是人类思想的凝结;但南风古灶启发我的是,工业遗产也是美的,那是人们追求更快、更好、更精的创新精神和技术传承。




#佛山

穷游精华Biu主

小藿香

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微博:小藿香

微博:小藿香
关注
取消关注

296赞

文章更新于2022-03-31发布于2022-03-31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小藿香的Fun Club

从规划的视角看城市和建筑; 探索地域特有的艺术和美食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顺德旅行 | 用脚步丈量容桂,每天满足到要扶墙回酒店

都说“寻味顺德,食在容桂”。容桂的美食,就藏在普通的街头小巷里。想要把这样的地道顺德美味一网打尽,找到一家地理位置优越、...

岭南滋味-佛山美食,岂止是寻味顺德这么简单

在广东这个美食天团中,佛山几乎是当仁不让的C位。打开各种点评APP,佛山的各类餐厅酒肆不说上万也有成千,怎么才能优中选优...

大湾区又有度假新去处,一起来佛山南海度个假

会吃会玩,长期以来可谓是粤港澳大湾区人们的一个重要标签。自YQ以来,珠三角人们可谓是将周边游可以玩乐的地方翻了个遍。深圳...

瓜州--河西走廊上的荒野艺术计划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西北,是位于阿拉善高原以南,祁连山以北一条大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带状区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一条...

迈泰奥拉-有志如山,有信则刚

在希腊语中,迈泰奥拉意味着“高悬在空中”。公元11世纪,一些苦修士来到了希腊塞萨利地区西部掩映在平都斯山和安提西亚山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