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一山一世界,一措一风景
林芝丰富的水资源和茂密的植被不仅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更低的海拔和更高的含氧量也非常有利于高反的各位朋友适应西藏的环境和气候,恢复体力。
驱车离开拉萨,走不多远就会看到一片一片的油菜花海。
大自然真是神奇,内陆地区三四月份就能看到的油菜花在高原七月中下旬才会怒放。
金黄的油菜花配上湛蓝的天空和连绵起伏的群山
娇小与壮阔行程的巨大发差会让人觉得仿佛连油菜花都比在内陆平原地区看上去确实多美了那么一耐耐。
米拉山口
从拉萨出发沿着318国道行驶160公里,就会抵达著名的米拉山口
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垭口。
地图显示米拉山是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也是前往林芝的必经之路。
它不仅是拉萨到林芝漫长车程中的一个休息之所,更是重要的地理分界。
首先,从水资源角度讲,米拉山是西藏水系的分水岭之一:没过米拉山口的水系是拉萨河水系,过了山口,就是尼洋河水系;
其次,米拉山口还是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与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的自然分野。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米拉山口以东的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米拉山口以东的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
米拉山也被叫做“甲格江宗”,译作汉语就是“神人山”。这里是很多藏民,特别是四川藏区的藏民们前往拉萨朝圣或者去冈仁波齐转山的必经之路。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棉花糖一样的云朵轻柔地拂过山巅,五彩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填上的神灵,向苍穹咏颂着人们的心愿。
据说,藏民们转山或者朝圣磕长头的时候,有非常多的戒律:
比如磕长头的时候,头和双手双脚都要全部触地;
比如走几步磕一个长头要严格遵循活佛的教诲;
比如磕长头的过程中不能杀生、不打诳语、远离一切欲望和邪念;
比如经过溪流的时候,他们必须磕完和溪流等宽的头才能越过、在围墙等不能叩拜的地方,他们也必须提前把头磕完;
......
他们就是要用这种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他们对佛祖最虔诚的心。
而最触动我的一点则是在磕长头的过程中,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想要保佑的亲人,可他们同时也会为所有活着的生命祈福。
他们坚信,磕长头行走在路上,就是他们寻找到安定和幸福的过程...
巴松措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位于距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50多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虽然没有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等圣湖那么有名,但也别有一番美丽的风景。
景区不是出现当地藏民散养的藏香猪,与猪同乐的感觉也是蛮搞笑的。
距岸边大约一百米处有一座小岛名为扎西岛,相传这座岛与湖底不相连,是漂浮在湖水上的。
虽然只是个传说,却也让每一个上岛的人不由自主的想去跺跺脚,看看会不会让小岛飘的远一些、再远一些…
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
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岛上古树遍布,许多都是参天大树。比如“桃抱松”,就是一棵大树形状像是一个桃树抱着一颗松树。传说这里是当年格萨尔王第一次征战的地方。
当时湖中有个鱼妖,兴风作浪,格萨尔王施法术将鱼妖制服后,把一根银针钉在了鱼妖的身上。在佛法的感化下,鱼妖通过千年修行变成了一颗桃树,而鱼妖身上的银针就变成了一颗松树。这样就形成了“桃抱松”的景象。
巴松措湖面海拔3700多米,湖面面积达6千多亩。现在的巴松措景区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文物古迹、名胜古刹为一体,景色殊异,四时不同,名类野生珍稀植物汇集,有“小瑞士”美誉。
我们到的时候阴云密布,转了一圈准备下岛的时候,天突然放晴了。远处的雪山拨开浓雾露出真容,巴松措的美才真正的显露出来。
也因此,虽然巴松措深藏在交通闭塞、远离城镇的山沟里,但它却以其林木繁茂和群山耸立中的那一池碧水而广为外界所知,成为林芝地区最早为人所知的风景区之一。
《华严经》上:“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翻过米拉山,来到巴松措,看着那山、那水、那佛塔,也不禁有了一山一世界,一措一风景的感叹。
410赞
文章更新于2019-03-18发布于2019-03-18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