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寻找仓央嘉措——大昭寺的庄严和八廓街的浪漫
甜小姐说
大昭寺和传统中原建筑的格局坐北朝南不同,大昭寺的寺门朝西。据传这是因为松赞干布和尺尊公主有约,供奉由她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的佛殿要朝向吐蕃西面的尼泊尔。也因此,后来为供奉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而修建的小昭寺,寺门朝向——东土大唐。
尺尊公主修建的大昭寺和文成公主修建的小昭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西藏的两粒佛种。之后,藏传佛教不断发展壮大。不过和中原佛教不同的是,藏传佛教的理论基础是印度的中观宗。
中观宗理论相当复杂,主要靠人用缜密而周详的逻辑推理佛学的真谛;而中原流传最广的禅宗则恰恰相反,更强调修行的实践。简单来说,禅宗倡导一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叫人顿悟成佛;中观宗则非常重视戒律和修行的次第,教人按部就班解脱成佛。既没有“拈花一笑,洞然明白”的潇洒,也没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捷径。
于是我们会发现,今天的汉地,信佛的人多,懂点佛理的人也多,不过大多都是耍点禅机,玩点感悟。而在西藏,普通的藏民都会以五体投地的姿态走着长长的转经路。每一个步伐和姿势都不会有丝毫的松懈。我们之所以会为之感动,是因为我们自己全然不是这种做派。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
今天我们去拉萨旅行,仍会听到藏民们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因为无论从地理来说还是从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来说,大昭寺都是拉萨真正意义上的中心。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藏族历史上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此后经过多次修整、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超过25100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关于修建大昭寺的起因及过程,藏文史籍中有着详细的叙述。但我更喜欢在藏族民间流传的关于大昭寺的美丽传说:
相传1300多年前,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沼泽,尺尊公主希望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不动金刚佛像,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8岁等身像。但是,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尺尊公主苦恼和沮丧的时候,文成公主历经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拉萨。尺尊公主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作为礼物登门求教。
文成公主根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发现,整个雪域高原的地形,犹如一个罗刹魔女仰卧,在风水上叫“魔女晒尸”,带有极重的煞气,是非常不吉利的。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得详和安宁。
为了镇压魔女的煞气,文成公主在罗刹魔女的心脏处建立庙宇并安放释迦牟尼等身像来镇压,这就是今天的大昭寺;而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恰好镇压住她的心骨。文成公主又在魔女的肩、足、肘、膝、掌等地方修建寺庙,形成了西藏历史上著名的“镇魔十二寺”。除此之外,公主还在其他风水恶劣的地方,修建佛塔、石狮、佛像、大鹏、白螺改造风水。从此之后,西藏日益强盛繁荣,佛教也随之兴盛,至今不衰。
起初修建大昭寺的时候,这座寺庙被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驮土”。因为在大昭寺的修建过程中,驼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太过艰难,绵阳驮的东西又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不堪。
大昭寺建成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刻白山羊,让它和大昭寺的其他神衹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惹萨”就成了这一地区的地名。在汉史中,“惹萨”被译成了“逻些”,后来逐步变为“拉萨”。
大昭寺统摄着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供奉有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已然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都尊奉的寺院。
无数的藏人跋山涉水,磕长头到拉萨,就是为了到大昭寺一睹佛陀的真容,通过一生的修行,来求得来世的福报。新婚小夫妻也会在大昭寺门口拍下自己的婚纱照,珍藏一生。
大昭寺大殿高四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整个建筑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又融合了唐代建筑浑厚古朴的风格。
金顶的祥麟法轮尤为引人注目,也叫卧鹿法轮,是藏传佛教的一种象征性标志,是由一个有装饰托的法轮和两只卧地祥鹿组成,法轮居中,卧鹿居左右两边。相传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伽耶(也就是野鹿苑)第一次宣讲佛法,初转法轮。
大昭寺建筑色彩非常丰富,外壁内壁、檐部屋顶、门窗装饰色彩各异。外墙一般用白色,重要的建筑一般用象征高贵的红色。门洞窗棂周围一般为黑色梯形边框,上部挑出二重椽或者三重椽,并漆以棕色、蓝色、绿色等颜色,上绘云纹花卉。
这种用色方式,起到了区分建筑功能、居住者等级以及强化视觉效果的内在宗教要求。当然,也是拍照凹造型的好地方。
大昭寺在藏人的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他们毕生的信念就是要到这里来为佛祖磕上一个头、为佛前的长明灯添上一点酥油。与布达拉宫的雄浑和威严相比,大昭寺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博大与普世的感觉。甚至连猫咪都在佛音的浸润中充满了灵性。
随着朝圣的人群,耳畔回响着幽幽的梵音,在沁人心脾的酥油香中,遥远的历史被拉近了,每个人都可以渐渐走近并走进神秘的佛国…
玛吉阿米
在那东方山顶,升起娇洁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上。——仓央嘉措
以大昭寺为中心,辐射出了三条环形的转经路,由内到外分别叫做囊廓、八廓和林廓。
囊廓环绕的是大昭寺中心供奉释迦牟尼的大殿,八廓环绕的是大昭寺的外墙,林廓则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和小昭寺也一并囊括进来。
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街道两旁则是藏式老建筑。
很多人会把“八廓街”叫成八角街,这里面其实有口音上的误解。
在藏语中,“八廓”是“中道转经”的意思。之所以被更多的人成为八角街,是因为在拉萨的汉族人当中,四川人占很大比例。在四川话中,“廓”和“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为八角街了。
千百年来,八廓街的宗教功能一直在延续,直到今天依然是朝圣者转经祈祷的必经之路。每天清晨或是傍晚转经的特定时间一到,那些互不相识的人们——有穿着藏袍的安多牧民,有盘着英雄结的康巴汉子,有腰系五彩邦典的老阿妈…来自藏区各地的信徒,像是突然接到了一项无声的命令,摇着转经筒、数着佛珠、口诵玛尼,开始按顺时针的方向沿着这条环形路走下去。
与此同时,八廓街的商业功能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不光是一条转经路,还是一条商业街、民俗街、文化街。成为西藏最富有魅力、最富有特色的街道。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就是“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所以也得到了另外一个或者更著名的称呼:“黄房子”。这里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传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常常在夜晚降临之后换上便服来这里喝酒吟诗、幽会情人,那首著名的仓央嘉措情歌就是在这里写下的:“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心上”
在“玛吉阿米”酒馆的旁边就是文艺小清新们非常喜欢去的天堂时光旅行书店。
点上一壶茶,找把藤椅坐下,翻开《仓央嘉措传》,走进这位传奇达赖喇嘛的人生与爱情…
寻找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
他出生于西藏南部的门隅地区,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西藏摄政王桑结嘉措在将近15年秘不发五世达赖喇嘛丧事之后,将早已秘密选定的15岁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迎入布达拉宫坐床。
在宫中,他除了终日苦学、博览群书之外,还化妆出游民间,成为既有才华又风流倜傥的诗人,以自己切身体会及所见所闻,写就了大量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情歌,即《仓央嘉措情歌》。1705年,桑结嘉措被蒙古拉藏汗杀害后,仓央嘉措也被指不守法规,不是真正的达赖喇嘛“灵童”而上报康熙帝,康熙谕令解送仓央嘉措到北京。公元1706年,仓央嘉措在被接送途中,行至青海湖附近时病故,也有人说是被拉藏汗秘密杀害。还有一种说法为仓央嘉措到京后被软禁于山西五台山或出游至内蒙古阿拉善旗并圆寂于此。但一种占主导的说法认为,他被解送人员释放后过着流浪的生活,先后游历青、甘、蒙古、川、藏等地区以及尼泊尔、印度一带,并在各地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诗歌和传说。总之,年轻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神秘的消失了,成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仓央嘉措虽然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也不是传统意义上“虔诚”的佛教徒,但是仓央嘉措是一位天才的诗人,他写的情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对于仓央嘉措的情歌,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就是情歌,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禅诗或者偈语,总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怎样,仓央嘉措的情歌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尺尊公主在营建大昭寺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一千多年之后,人们会期待在这里与一位纵酒放歌的活佛擦肩而过,在瑰丽的幻想里亲吻他踏过的尘土,唱着她留下的无尽的情歌,忘记他的佛法,膜拜他的爱情。
甜小姐说
曾经看过一本书,书中的开篇对仓央嘉措的一生做了这样的总结:
西西弗斯的所作所为触怒了众神,众神惩罚他的方法,是让他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推向山顶。巨石的重量加上山体的陡坡,使得他每一次都会在接近山顶的地方失手,眼睁睁的看着巨石沿着自己努力过的轨道滚回山脚,落在同一个位置,分毫不差,精确到令人愤怒。每个清晨,西西弗斯都是从那个起点推动着巨石想唾手可得的胜利进发;而每个黄昏,西西弗斯又只能对着回到起点的巨石叹息,心和太阳一起沉到山的另一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三百年前,康德在哥尼斯堡小城里为他的学生们讲述了西西弗斯的这个故事。他说这个故事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隐喻,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抗拒过一些不可抗拒的东西,留恋过一些始终挽留不住的东西,我们的努力常常给我们造成一个幻觉,让我们以为负累就要被摆脱掉了,让我们以为目标就近在咫尺了,但生活每每回忆最吊诡的方式开着我们的玩笑。一个人如果不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用一些虚假的安慰和寄托来麻醉自己,就终将承认生命的徒劳的本质。
讲到这里,学生们纷纷点头,敏感的人甚至长吁短叹起来,似乎是被什么过于真实的东西打倒了似的。但康德突然话锋一转:“当我们想通了这个道理的时候,西西弗斯其实早就想通了。我们因为想通了这个道理而畏缩,但西西弗斯仍然每天都在用十足的力气推着那块巨石——他知道自己在命运面前完全无能为力,但他还是每一天都会摆出那副不屈的姿态。西西弗斯的故事,不是一个哀叹命运的故事,而是一个赞美英雄的故事。”
是的,纵然无力改变命运,但至少可以摆出反叛的姿态;纵然赢不到任何的实利,但至少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份尊严。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仓央嘉措就是西西弗斯一样的勇士。虽然是一个绯闻缠身的名人,他追求的却根本不是爱情本身。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难以想象的是,去爱,去被爱,这些之于仓央嘉措只是一种叛逆的姿态。他也想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的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的抛给他囚笼的钥匙。
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于是,我们才看到他那种种惊世骇俗的做法——以六世达赖之尊却跪求还俗;那佛门的修辞技巧写作旖旎风流的情歌;以俗人的装束浪游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和贵族女子幽会;和酒家女子狂欢……
他的结局注定是一个悲剧——他明明知道,但他仍然在每一天都摆出西西弗斯是的叛逆的姿态。
就像《楞严经》所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所以,我不相信他的涅槃,但我相信他的永生。
327赞
发布于2019-02-27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