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为了咖啡馆还是电影要去维也纳?
经历了整整24小时的一个big day,先是北京的世纪大堵车(天天如此),接着最后一秒赶到机场check-in(系统都快关闭了),然后是飞机上漫长4小时的等候起飞,硬是把莫斯科5小时的转机时间搞成了飞奔到登机口。
维也纳入境时海关老爷爷什么也没看,秒速在申根上敲下了一个章,悬了一天的心总算放下。要知道,出发时柜台小姐研究了半天我的续程票,因为没有直接回程票,而是从西班牙搭渡轮去摩洛哥的船票。
最后请示领导,估计他们也没心情跟我磨叽,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人大手一挥,“去吧,不过要做好被遣返的准备噢。”
这么多年的“无回程票拒绝登机”坏运气终于得到了一次大逆袭。欧洲,好像也没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嘛。
对于维也纳仅有的了解不是“音乐之都”和“金色大厅”,而是来自于一部经典话唠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所谓的闷骚型文艺撩妹片。
1995年拍了没有下文的第一部,2004年由同样的男女主角出演《爱在日落黄昏时》,地点换到了巴黎;又是一个9年,2013年的《爱在午夜降临前》继续是他们俩,只不过这回到了希腊。
故事最初从一位法国姑娘跟着陌生美国男人在维也纳跳下火车开始。他们坐上有轨叮叮车,漫无目的地在城市游荡,从一个café到下一个café,从后巷的长椅到游船酒吧,从一场有趣的谈话到下一场,最后是黎明前的草坪之夜,值得一次又一次回味的充满灵感碰撞的对话。
20年前的木质叮叮车已经换成了很摩登的新型tram,缺失了一个跳上跳下的动作,大桥也似乎重新创意设计过,男女主角玩电话游戏的Café Sperl还在,维也纳的开场,也是去这间咖啡馆吃欧风早餐。
入店后左侧是清一色红丝绒座椅,带靠背的那种卡座,半褪色的调调,大厅尽头是很大一面镜子,桌上插着一大束鲜花,看报的男人、喝咖啡聊天的老太太,或是看起来在谈神秘事的中年男子,服务生里有亚裔,脸盘圆而厚实,或许带有蒙古的血统,一点的错落的有序感。
点了传统的牛奶咖啡和火腿煎蛋,说句大实话,咖啡只是很普通的出品,喝了几家都是如此,看来这里的人们在乎的更是咖啡馆的形式感。
空气是很惬意,但这惬意里又有那么点无聊,这才意识到在欧洲了啊。
一切都是冷静而秩序的,无所事事的人们喜欢坐在露天伞棚下喝咖啡,哪怕并不好喝;人们坐在教堂前的草坪上野餐,哪怕吃的只是三明治和汉堡。
没有人care烈日暴晒(或者说这才是目的),所有人都是户外健身狂热者,出门左拐随便就能遇到一打。
电影是美好的,踩点剧中的场景也令人心跳。作为一个突然闯入的旅人,这是迅速联结起自己和陌生城市的方法,OK,完成,维也纳毫无目的的漫游这才开始。
没做功课的好处在于你不必去金色大厅听一场音乐会才觉得算来过维也纳,对于哪些必到景点也毫无头绪。
傍晚出门前问前台,哪里有人不多又适合拍照的地方。她推荐了步行20分钟可到的夏宫。走着走着,路边猛地窜出大支人流,几乎是成群结队的阵势。可即便是饭后来散步的人气场所,也不至于半个城的人都涌过来吧。
门口更是人山人海,维也纳人那么热爱夏宫,以致于要出动十支安保队伍的阵势么?原来刚好碰上音乐节,大家都是来看演出的,从西装革履的中产阶级夫妇到红头发银鼻钉的朋克少年,都做好了热血一把的准备。
我们从旁侧绕到夏宫的后花园,或许是第一次见到欧式花园的实体,也有可能是隔壁开场的尖叫和音乐声煽动了气氛,眼前豁然开朗,极对称的花圃和修剪整齐的林荫道,以一种强迫症般的方式,喷水池后的小山坡顶上竖着一道凯旋门,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维也纳城。
而这时候才发现,这里似乎就是不少攻略上维也纳的No.1景点——美泉宫。
对于登高望远这事向来不太感兴趣,尤其是登上某铁搭俯瞰大都市,除了制造出一种我很牛逼的自大心理感觉,毫无美感。但欧洲的小城又是另一回事,曾经有位叫亚兰·布斯的作家在《日本秘境之路》里曾描述:
当我们在西方说一个小镇魅力十足时,我们通常指的是,从高处俯览整个小镇时,看到的景观非常迷人。而日本都市的迷人之处,在于大街小巷之内包含的隐秘地点,而非整体的景观。
当我站在美泉宫坡顶和布拉格城堡向下眺望的时候,的确感受到这种差异。
统一的红色屋顶、复古气息浓郁的大桥、教堂的标志性尖顶,大格局的建筑,城市有它完整的脉络。有宏伟的美、繁复的美,你能站在高处拍出一张大范围的城市风光照,却很难找到近处的细节美。
将要离开的下午,随便在市中心找了家Café Mozart坐下来休息,点了杯招牌莫扎特咖啡,要将一小瓶力娇酒倒入咖啡后搅拌而出。
菜单上有各式奇怪的花式咖啡,变着法子加入奶油、巧克力酱、牛奶、脆饼、砂糖,期望把这种苦味的饮料变得像甜品一样容易入口,甚至有种花式做法直接就叫“维也纳咖啡”。
请问莫扎特先生的亡灵有何感想?
维也纳的咖啡说不上多么好喝,但咖啡馆有故事。在这里,咖啡馆作为一个特殊象征的场所,超越咖啡本身而成为了存在的意义。
Café对面是一栋有点现代和复古结合的建筑,叫Albertina Museum,走上高台后才发现,不就是《爱在黎明破晓前》里男女主角清晨躺着聊天的小广场么?
意外撞到的总是比刻意寻访的更有惊喜,而一个城市最好的size就是不用按图索骥,好的,自然都会遇到。
男女主角躺着聊天的小广场
然而维也纳最怀念的时光是坐在卡尔教堂喷水池前,手捧一盒树莓、蓝莓和桑葚拼盘,吃着自制腌肉三明治的时刻。
这盒失而复得的腌肉颇为曲折,在市中心的超市结完账忘了放进袋子,第二天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回去,小哥只听我们一面之词,就去拿了盒一模一样的肉丢过来,根本也没有查看收据。这还是一个紧邻斯蒂芬大教堂、游人如织的超市。
有一点吃惊,事实上,从火车站没有检票口就已经开始惊讶于这种自律了。这么随意的无条件信任还真是第一次遇到。而这种信任,是否正在渐渐崩坏,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对面大厅里有一场音乐会将要开始,这里每天都有无数场在上演,无论是莫扎特肖邦还是舒伯特,错过了也完全不可惜。大概这个城市就很像电影,只要静静坐着,做你想做就好。
▼推荐几家维也纳很有“形式感”的咖啡馆
Cafe Sperl
地址: Gumpendorfer Str. 11, 1060 Wien, 奥地利
曾在《爱在黎明破晓前》中出镜,男女主角玩电话游戏的地方
Cafe Mozart
地址: Albertinaplatz 2, 1010 Wien, 奥地利
位于《爱在黎明破晓前》里的Albertina广场对面,招牌是加入力娇酒的莫扎特咖啡
Cafe Hawelka
地址:Österreich, Dorotheergasse 6, 1010 Wien, 奥地利
复古陈旧,曾是战后一代作家艺术家聚集地,有特色甜点Buchteln
Cafe Sacher
地址:Philharmoniker Str. 4, 1010 Wien, 奥地利
属于Sacher酒店附属的咖啡馆,相对更富丽堂皇,一种名为“Sacher蛋糕”的巧克力蛋糕就诞生于此
Cafe Central
地址:Herrengasse 14, 1010 Wien, 奥地利
位于费尔斯特宫,是19世纪众多知识分子聚会的重要场所
叶酱
曾在京都游学,日料狂热爱好者,吃过两百多家米其林餐厅,现在是满世界找吃的自由撰稿人、旅行体验师。
850赞
发布于2019-01-04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