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你可见过这座城的B面? |《ZHU在英伦第二季》第2期

祝羽捷  ·  2018-09-24

有人说它是历史上伦敦犯罪率最高的区域,也有人认为它是伦敦最具生命力的地方。

这样的矛盾凸显出了东伦敦——也被叫做斯皮塔菲尔德区(Spitalfields)独特的魅力。

▲《ZHU在英伦2》第2集—伦敦的B面

古与今

在维多利亚的月光下,“开膛手杰克”让东伦敦成为了人们谈之色变的危险区域;

上世纪80-90年代,这里也是各种黑帮的根据地。

不过,现在的东伦敦早已是一片交织着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了时尚与古典风格的潮流聚集地。

口音

了解其独特的口音对于感受东伦敦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东伦敦在上世纪被统称为“Hackney”,因此东伦敦口音被称为“Cockney”,而如今“Cockney”通常是指伦敦工人阶层的口音。

除了电影《两杆大烟枪》,东伦敦口音的独特,还可以在BBC的各种剧集,例如《Eastender》里窥见一斑。

东伦敦口音拥有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首先是吞音,最常见的情况是“t”和“h”的吞音现象。

例如“Water”发音为“waer”,Holiday会被发音为“oliday”。

此时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是“t”和“h”连用怎么办?

“Th”在一起的发音通常类似于“F”的读音,例如“Think”就会发成“fink”的发音。

此外,“a”的发音一般会被发成“o”,例如上文提及的“Water”,以及正宗的“cockney”读音应为“woer”,再比如暴躁的东伦敦小青年们最喜欢在挑衅的时候说的“What?!”发音也是“whot”。

亚文化

斯皮塔菲尔德区靠近码头的同时房租也相对便宜,因此好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伦敦工人阶级的居所。

大量的码头工人、新移民都在这里安家,从爱尔兰人、犹太人,到孟加拉人都曾在这里居住。

在过去15年,东伦敦的纽汉区迁入了70000名移民,这使得纽汉区有73%的人口由少数族裔和黑人组成。

多元文化的交织孕育了东伦敦叛逆、不拘一格的亚文化特质。

两个著名的亚文化代表Skinhead & Mods,也就是光头党和摩斯族,就诞生在东伦敦。

比方说“Chav”这个形容词就是对东伦敦这些痞气小青年的典型描述。

一顶鸭舌帽、一套运动装算是一个Chav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

例如在电影Kingsman中,主角Eggsy在成为绅士特工之前的装扮就是非常典型的东区Chav的造型,并且操着一口浓重的cockney口音,导演在此体现了一个有趣的文化反差。

下图也反映了Chav文化的精髓,图中人物的穿着展示出了英国主次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成为了东伦敦亚文化标志性的象征。

另一个特征是Hipster,即潮人

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也使得东伦敦诞生了它时尚年轻的活力。

当你走在现代东伦敦那些著名的大街小巷中时,各种潮人,潮店就成为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Brick Lane

大名鼎鼎的红砖巷Brick Lane之前被称为Whitechapel Lane,在15世纪时之所以被改为Brick Lane,是因为这里的街道和大部分建筑都是由砖块(brick)砌成的。

到了17世纪,这条街又成为了啤酒厂的热门地点,著名的酿酒家族Trumans就是在这条街上开始了他们的生意。

 因为曾经是印度人聚集的区域,红砖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天地,也就是现在伦敦人口中的“孟加拉镇”(Banglatown)。

在这里你可能还会看到附有印巴文的街牌,以及很多自称“我家的咖喱是最好吃”的印度餐厅。

慢慢地,这里逐渐演变成了伦敦的时尚艺术地标,风格各异的街头涂鸦和个性鲜明的潮人随处可见。

每周日开放的集市有许多精致的复古时装精品店和不错的酒吧,是时尚人士的首选。

Graffiti Brick Lane(红砖巷的街头涂鸦)已经具有世界知名度,在这里不仅能看到班克西(Bansky)的画作,也可以欣赏到Ben Eine

(曾来到过北京,并拍摄过一条有趣的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yNjIxNTI0.html)和D*Face的街头作品。

在这里涂鸦运动精神与地下音乐、摇滚的独立精神相呼应,所以杀手乐团(The Killers)在创作《我所做过的一切》(All these things that I’ve done)的MV时,选择了这里作为拍摄场地。

▲Ben Eine &D*Face

Hanbury Street

汉伯里街经常被与它相交的“大哥”Brick Lane忽视。

这条道路是在Joseph Truman 于1666建立了啤酒厂后的一段时间内建造的,它过去因与“开膛手杰克”的案子有关而名声鹊起:Hanbury street 29号这个位置已经永远留在了19世纪伦敦人民的心里。

近几个世纪以来,汉伯里街不停地涌入“移民”,它最近的新移民并不是人,而是时髦的企业。

在这里,例如“创意加速器”的创意工厂不断进驻,将这里变为了设计师的天堂。

五颜六色、充满想象力的涂鸦、设计师的店以及美食的小店正在把汉伯里街变为第二个Brick Lane.

Shoreditch high street

1576年,Shoreditch建立起了第一座话剧院,此后,服务于各种休闲娱乐需求的场所遍地开花。

到了17世纪,一些有钱的商人移居到这片区域发展商业,使其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的金融区。

但其实直到二战后期,Shoreditch本身都并没有什么改变,它真正转型始于1965年伦敦政府的行政区进行划分改变,Shoreditch区开始和Hoxton区被一些人混为一谈。

1996年,随着网上传媒行业的兴起,Shoreditch被遗弃的大部分小型加工厂和其它废弃的建筑物内部被改造成时髦的工作室和公司。

像last.fm、Dopplr、Songkick、SocialGO和7digital这样的新兴公司都选择把总部建在了Shoreditch,这里的房价也随着政府改建计划和网上传媒行业的青睐渐渐上涨。

由于Shoreditch与伦敦金融区交界,同时又是新兴媒体的聚集区,很多在商业上成功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和各agency(媒介机构、公司)有头有脸的大小老板们、甚至不甘寂寞的金融工作者们也都在这里寻找了一个warehouse conversion(由仓库改建成的现代公寓)安了家,成为了这里各类休闲娱乐的酒吧和夜店的常客。

白天这里有售卖尖端时尚的时装店和精灵古怪的家具用品小店,到了晚上,就开始歌舞升平。

伦敦之所以成为世界顶级的大都市,不仅仅是因为她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优雅的绅士等那些世人所熟识的A面;

更重要的是,还有不随时间流逝而老去的年轻活力,和那些灿烂的多元文化所组成的另一面。

因此,快来和小兔蕾拉一起,去东伦敦一探究竟吧!

▼下期预告


#英国#旅游

祝羽捷

公众号:好好虚度时光
微博:祝羽捷
ins:Zhu Tutu
知乎:祝羽捷
关注
取消关注

108赞

发布于2018-09-24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祝小兔

用文字记录行走的所见所闻,小兔的旅行专栏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英国应该这样玩:英国王朝史之欧洲的英国

在海天姐还是被人叫海天妹的那个时候,没错就是2014年,去英国游玩拍下了题图这张照片。只不过当时还比较嫩,有很多历史与文...

我和梁文道先生做客达西庄园 | 祝羽捷

我想一栋房子或一个庄园,能够从历史的长河中存活下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它记录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故事:无论他们经历了怎样的...

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ZHU在英伦第二季》第1期

Stoke-on-Trent之于英格兰,相当于景德镇之于中国,都以制瓷业闻名遐迩。坐落在英格兰北部斯塔福德郡内的这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