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三亚 | 山野与海洋间,他们书写古老和风尚

一路往南,飞抵三亚前航线会从北到南穿越整个海南岛,从舷窗往下看,苍翠密布的岛屿上,零散繁杂的河流从高山出发,分流、四下蔓延奔向海洋。整个岛屿此刻看上去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心脏,流经其间的河流是血脉。人们向往着这颗心脏的边界,那里有白色松软的沙滩,湛蓝中透着玛瑙绿的海水,以及北纬十八度的暖阳。三亚,亦或整个海南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孤岛成为了“度假”的代名词。对于第一次到访三亚的人们,会发现时间和四季不存在该岛屿之上,这里就像是一个突然长大而迫不及待奔向世界的少年,而这少年拥有着众多的好运,世界也在向他张开怀抱。而当我们把目光从阳光大海转向内陆,在被云雾缭绕的五指山下,蔓向平原的众多山谷中,在一个没有太多人认识,没那么耀眼的一面,当地的文化才使其具备了如今丰富的颜色和质地。浸染在这些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各个民族,尤其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 – 黎族,用自己的勇气、剽悍、创造和柔情让这颗绿色的心脏持续跳动了千百年。当古老遇见现代,寂静的山谷中,人们在用自己的文化记忆和态度重塑着民族的力量,少年快速奔跑向前,也没有忘记历经千年时光的祖辈。

因此,当绿色的高山和蓝色的海洋不断向彼此靠近,在黎族的传统生态在与现代文明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一个对外界本无多少戒备且本性开放的民族,在三亚得到了传承,这部分来自于三亚自身对于文化的敬畏,也来自于年轻人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致敬。如今,我们依旧可以在一个安静落雨的清晨,听见阿婆阿公在山谷中唱山歌,那是他们年轻时的歌谣。只要有人记起,只要有人能歌唱,古老就能成为风尚。


寂静的山谷中


台风天的山谷,下过几阵暴雨,眼前的绿色飘着几丝白烟。风吹过层叠的树林间,带来几声隐约的歌声。我时常幻想在一个寂静的山谷中,那些透明如水的歌声会是什么感觉,此刻竟觉得犹如不在世间,即使山林外就是游客如织的海滩。循着歌声继续,不远处的木头棚架下,端坐着几位身穿传统黎族服饰的阿婆,她们背对着我,唱着山歌编织竹篓和竹篮,雨水落下,在她们的周围生出雾气,更增添了些许梦幻的感觉。

唱着山歌编竹篓的阿婆们

从古至今,黎族的生活从来都离不开竹子,竹文化已经融入到黎族人每家每户的日常之中。竹筒饭、腰间挂着的竹篓中装着田间的劳动工具,村寨中房前屋后的竹凳、竹筐、竹床,一方水土,一方风物。

阿婆编织腰篓最拿手,从十四岁学会编篓后,半个世纪都没有荒废这一手艺,而且还教会了自己的儿媳和女儿们,将技艺传承了下去。这些女子用的腰篓,做工极为精致,阿公从山上砍下竹子,剥成细薄的竹篾,阿婆将这些竹篾编织成日用。走势纹理分明,竹篾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缝隙和小孔。

从黎族流传至今使用的藤竹编器,无论是器形特征,还是制作手法,都保留有远古传承的技艺,在黎族阿婆中用于装存黎锦的藤编衣篓,圆腹修口的外形,与黎族自制陶器外形特征具有一脉相承之处,藤编衣篓是黎族家庭中的重要器物,对于黎族妇女而言,拥有藤编衣篓的多少,是一个妇女黎锦财富的象征。在黎族社会里,一直有着比较浓厚的物权观念传统,在一个家庭中,未经女方同意,男人不会随便去打开藤盖去翻动衣篓中的私物。旧时黎族女子出嫁时,母亲也会给女儿亲手织一至两套黎锦嫁妆,为了更好地保存,还会精心制作有盖的藤编小篓或是藤包竹筒装存,与黎锦一起放在竹编衣篓里。和生活在山中的黎族人一样,竹子也在见证和记录着此地的时间和传承。

编织好的腰篓

黎族是个喜歌善唱的民族,他们每每触景生情,遇事而歌,随编随唱。特别是在节日时,例如催春的节日、订婚,结婚仪式时更加要唱歌谣。青年人会在村前的小屋内集合一起来唱歌,也会在工作时集体歌唱。这些各具特点的习俗歌不仅是一幅幅情调各异的风俗画,也使我们更容易去了解到黎族人民历史中的精神状态和民族性格。

情歌是黎族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具特色,最能体现黎族民歌艺术水平的一种。

编着竹篓的阿婆们唱起:“两人相送岭过岭,越送越远情越深,放头低低送哥去,眼泪流流送哥行” ,不远处的阿公们则会吹起鼻萧唱起歌谣来应和。

吹着鼻萧的阿公,鼻萧也由竹子做成

这些伴随着黎族人在生活和斗争中产生的歌谣,质朴、野性和神秘,我们可以想象,当先民们最早踏上这片土地,开始劳作、丧嫁、每日起居之时,这些歌谣也时常响起在这些山谷之中。山林成了三亚现代与传统间的爱丽丝洞,爱情、亲情和友情在近乎无人搅扰的环境中静谧而发,乐声纯净、质朴无暇,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而飞于天外。

黎族的语言中,没有文字。男女的服装就如身着史书。作为黎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黎锦,古人称之“黎锦光辉艳若云”。传闻黄道婆正是从黎族先民这里学会了纺织黎锦的技术,行走在黎族村寨中,你无法忽视人们传统服饰上的颜色和图案。这些织锦上的几何符号、动物、人形、植物就像是誊写在面料上的文字,述说着历史和传统,黎族把纺织黎锦的工具和技艺稍加改进,授于松江一带,掀起了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

说到黎锦,就不能不提及黎族的纺织器具。在传统的村寨中,黎族的纺织器具依旧是传统的单人纺织器件。我们称之为器件,是因为它们彼此并不联结,是靠纺织品连接在一起的。其中有纬棍、织刀、紧固带、梭等器件。纺织时,阿婆们坐在席上,将紧固带勒于腰间,前端联结织物,两腿伸直,蹬住纬棍,绷紧织物,将经线分层穿梭,用织刀将纬线刮齐刮紧。周而复始,逐成织物。

正在织锦的阿婆

阿婆在织锦时,会时不时地放下织具,正反观察图案,因为在所有的黎锦中,每一块黎锦都是没有固定的图案,需要阿婆在织锦时,调动自己的生活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所以织好的每一块黎锦几乎都不会重样。这些黎锦大多会用来制作女性的衣物:上衣和筒裙。裙子一般会由三片独立的黎锦缝制而成,在衣物的边缘处,黎锦的图案大多会是菱形和抽象的花状。

因为长年累月的织锦,脚部和身体绷直,所以很多阿婆的脚会有一些变形

每织绣一套盛装,阿婆们往往需要花费三到四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每逢黎族节日,或是参加婚礼盛会,姑娘们总是三五成群,汇集在一起,身穿着亲手制作的黎锦服饰,出现在人群之中,她们是在向别人显示自己的织绣才华。织绣技艺超群的姑娘,会在村寨中赢得崇高的赞美和尊敬,还能得到青年男子求爱的歌声。每当一对相恋的情侣定情之时,姑娘也总会把自己织出的一件认为最满意的花带或者手巾亲手送给“帕曼”(黎族男青年),表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在某种意义上,黎锦和民歌,成为了黎族青年人求爱的两种语言,一种悠扬在山谷中,一种缝制在衣物间。我们早已习惯通过书写来看历史,但是黎族人则透过深厚而漫长的手艺传统来观察自己的身份。有力的诗句会变成切身的感受,而这些倾注着千百年传统和感情的织布则会强化每一个人的认知,不绝牛马之天籁,绵绵树下之美梦。

正坐在船型屋前织锦的阿婆

山谷里森林密布,溪水在山涧间奔流,牛群在山坡上吃草,黎族人在远处的田地里收割。大片黎族茅草屋矗立在一起,规划整齐,几十栋茅屋森然,颇为壮观。这些排列整齐的黎族茅草屋,正是黎族传统文化和自然互生共存的和谐。

海南黎族的传统屋舍 – 船形屋

当海南还是一片荒岛时,黎族的祖先们从大陆沿海划着木船漂洋过海而来,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他们将船翻身,覆盖在地当做房屋。为了纪念祖先的万里迁徙,黎族后人们便模仿船的样子开始在山谷中建造房屋。沿着盘山公路而上,往山谷的方向远远看去,绿色的山野中突显出一个个棕色的房子,就像漂浮在绿色水面的船只。

人们就地取材,砍树劈竹,采藤割茅,以竹木为架,覆草为盖,船形屋每隔几年就需要更换一次茅草,而茅草只能生长在被火烧过的山坡,每年火烧一遍,来年才能长出茂盛。因为处在热带的丛林之中,这些用泥巴和茅草垒出的房屋容易受潮,必须由人在屋内生火生灶,木柴散出的烟雾才能防止屋子腐烂。

阿婆在屋内生起柴火

在黎语中,有一个美丽悦耳的发音,叫“布隆闺”,意思是年轻男女对歌求偶使用的小屋。小屋一般搭建在村外风景秀丽的丛林中,青年男女成人后,离开父母独居,对歌相悦便在屋中相会,这是一种极为自由浪漫的恋爱方式。船形屋的诞生是黎族人民对于勇气和剽悍的纪念,而布隆闺又处处彰显着人们淳美朴实的柔情一面。

布隆闺

屋外墙面用竹子制成的黎族菱形图案

山谷中的船形屋,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黎族文化的心理变动。整个岛屿在逼近巨大而迅速的文明运动,一些我们未能窥视的原始状态正在消逝,船形屋中也慢慢失去了居民的烟火和歌声。一个民族及文明的诞生,都曾历经千万年的沉淀与衍化,但是它的消失,有时仅仅需要历史的一瞬。我们目前还能亲缘的船形屋,也必定会随着时间,越来越珍贵的呈现它们的价值,这事关我们所有人类的文化命运,年轻终究会变得古老,遥渺的记忆也需要另一次重生的机会,在文化史上始终自我沉默着蛰伏的黎族文化,终将需要我们年轻的思维对之进行学术上的重视去发声,即使这个过程微弱而漫长。

一位黎族妇女正走过船形屋

身穿传统服饰的黎族阿婆

走在村寨,你会发现在黎族阿婆的脸上、手臂上、腿上等部位,有着或淡或明的黑色纹饰,这就是海南的黎族文身。海南黎族的文身现象,主要存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妇女身上,所以目前能看到绘有文身的阿婆,年龄至少都有六十多岁,每个村寨能找到的文身阿婆也已经寥寥无几,这些阿婆就是一部活着的黎族历史书籍。

这次我只见到了一位脸上还有文身的阿婆。阿婆已经八十二岁的高龄,脸部的黑色文线也已经淡化,但是仔细看,依旧可以看出整张脸绘制的翅膀图案。

旧时的黎家女孩长到十二至十六岁,就得接受文身。文身师用灯芯草蘸上植物染料,用小木棒敲打带刺的白藤,在皮肤上刺出小孔,以点呈现,点线连图。

文身不但是宗教形态,同时也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其复杂的图案,包含着许多我们未知的远古图腾及生命现象,以及对生命全程的吊诡描绘与启智,这是非常复杂极其丰富的人类想象,蕴蓄着神秘奥妙的人类密码。古老而独特的纹身之美,不可避免地将会随着这一代阿婆们的离开而消失,当下远离城镇生活的她们,在以各种的生活形式保留着自己身体上图案,当她们离去,图案印刻在大地,约加西拉便能在山谷中继续飞翔。


海上的吉普赛人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三亚绵长的海滩就像是一条细细的分界线,分隔了两个在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成长的人群。离开山野,我把视线转向海洋,生活环境、空间的差异与不同,必定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景观。如果说生长于山野的黎族人代表着古老、浪漫与柔情,那么与海为伴的疍家人,则是此地的淳朴和漂泊。疍家渔民们世代在海上漂泊,从不上岸,他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像是海上的吉普赛人。

漂浮在海面的疍家海排,纵横交错

疍家渔民常年靠捕鱼为生,时常遭遇台风、海浪的袭击,在四顾茫然、无依无靠的大海上,他们的生命就如同蛋壳一般脆弱,“疍”即为“蛋”。

疍家人的历史,最早可追述到秦汉,大陆沿海地区的渔民划着渔船,穿越汹涌的琼州海峡,沿着海南岛东岸一路南下,直至海的尽头 – 三亚,便在此安顿后生。就如吉普赛人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冒险精神和对于漂泊的渴望,观察和记录着蓝色海洋的秘密。

这些海上的房子四周被网状模板固定住,每一个疍家人的家便能连接在一起,最终连接成一座小小的漂浮之城。每一个渔排都承担着两种用途,一是疍家人自己居住的房子,另一部分则是用木条和渔网形成的养殖区域,木板拼接成框架纵横交错,渔排网箱呈网状相连,密密麻麻,渔排中间的缝隙就是整齐的街道,渔船可在中间自由穿梭,颇有点威尼斯的味道。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在近海捕鱼。渔港里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

穿行在渔排之间的渔船

这次赶上台风天,整个海湾下着暴雨,海浪肆虐,即使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疍家人也通常会选择出船捕鱼。风雨遮挡着我的视线,即使是经过千年的演化,当下的疍家人依旧没有丢失他们祖辈血液中的那丝冒险精神。男人们出海,疍家妇女则在家中收渔网,对于渔民而言,这些简简单单甚至都没有家具的房子就是心中的灯塔,在喜怒无常的大海上给予一丝慰藉。

正驶出渔排的父子

停靠在渔排旁边的渔船

疍家人“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 逐渐,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疍家文化”。他们信仰佛教,更信奉龙王,每逢初一、十五都给它上香,且必备猪、羊奠祀,让神明保佑他们安全幸福。他们喜唱“咸水歌”,出海打鱼时唱,织网聊天时唱,亲友相聚时更是唱出满天星斗,他们用唱歌在茫茫大海中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 

疍家棚

在疍家渔排外捕获的海胆

疍家渔排外的早市,除了热带水果、海鲜,也有槟榔

疍家人接受着自然的馈赠,用传统和习俗守护着这片生活的海域,不安居,却乐业,所有的悲欢离合都装在一艘小船上。在风雨中驶向海域的父子,凝视着前方,在汽船发动机的突突声中,却给了我更多的宁静。也许,在他们的生活中,和对面山谷中的黎族人并没有太多往来,但是在同一片方圆之中,他们在共享着同一个生活的理念:乐于自然,坚守传承。海上阡陌与山中小径,在另一个维度中连接着。在这片山野与海洋之中,我扑倒在时光之网,徜徉在不同风俗的世界。我从自己的世界里直落而下,也没能落入他们的世界,而是个彻底的外人,实打实的异乡客。


儿时的生活


山野与海洋孕育着城市,古老与传统则在当下守护着年轻。在片刻之间,这里的日光就会散去,整个世界就会在眼前消失,时间的转换只有在热带才会如此迅速。夜色向前奔去,山野与海洋沉沉地睡去,三亚年轻人的一天会在另一个时光之网中开始 - 烟火之中的市场和夜市。阳光在白日带来的暑气消散,年轻人们开始涌入街头,带来了夜间的阳光。









三亚人的食堂 – 第一市场,从一个菜市场,如今转变成了一个大的街区,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在市场中,买海鲜,吃海鲜,领略各种热带蔬果,融入三亚的市井风情,三亚的年轻人用这种方式,在守护着这座城市不会老去。

到了夜间,当市场关闭,周边的街区会突然出现骑着三轮和拖车的小贩,他们在十几分钟内麻溜地铺开台面,打好灯光,整个街区变成了一个巨大夜市。相比老三亚人印象中的夜市氛围,当下的第一市场夜市,或者亿恒主题夜市,都已经是三亚年轻人的主场。地摊、集装箱商铺、霓虹灯、首饰、美食、衣物、手工艺品,都明显带着年轻人的审美追求。无论白日或黑夜,三亚的精髓都是在户外,在潮流的推进中,三亚的年轻人用世界的眼光在打造着自己的城市,无法撼动山海,就从日常的市场出发,在黑夜的星星点点中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蓬勃迸发的当代社区。

夜市中的水果摊

整个夜市铺满第一市场周边的街区

夜幕降临,夜市开始繁忙

可以现场开贝的珍珠摊

夜市周边的深夜小巷

除了生活用品,美食更是夜市中的主角

在阳光海滩之外,三亚的山野、海洋与城市,在其各自特有的文化生态中共融而生。原始森林之外是现代化的高楼,乡间小路的尽头是四通的公路,现代的文明之风吹过这座岛屿,古老民族的文化在现代三亚的成长中,需要更多的认知和尊重,岛屿才能保持着年轻的状态向前跑。坐在向晚的阳台,晚风渐凉,棕榈树摇动,沙沙作响,这里有时代的出口,有当代的痕迹,也会有我们的过往。

【3天2夜行程安排】


第一天:(白天)槟榔谷 - 中寥村 - 第一市场

               (夜晚)第一市场夜市 - 鹿回头风景区

第二天:(白天)陵水猴岛 - 呆呆岛 - 陵水新村港疍家渔排 - 亚龙湾果园采摘水果

               (夜晚)忆恒主题夜市 

第三天:   黎族文化展览馆 - 崖州古城


【游玩Tips】


1. 领略黎族传统文化,可以去到中寥村、槟榔谷、黎族文化展览馆以及五指山一带,由于这些地区公共交通比较不方便,建议大家从三亚市区自驾前往。

2.   作为游客,在感受黎族文化的过程中,其实有部分项目是可以参与其中的。作为联合国非遗,大家均可以亲手体验黎锦的坊染,做一条黎族传统筒裙带回家,坊染中使用的颜料都是来自山中的植物提取。阿婆也会很愿意手把手教给大家一些传统织锦的步骤,阿婆会打开自己的织锦器具,教你认识每一个器具的名字,在织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放置部位。作为世界纺织的活化石,黎族阿婆的纺织器具都是由家里人亲手打造,走到哪,带到哪,所以认识器具的过程,就已经是一次对于黎族手工艺的体验。阿婆会将各个器具固定在大家的身上,将各种颜色的麻线、丝线、金银线放置在你的双上,之后快速从膝盖处拉动纬棍至腰部,原先零散的线条会立马变成锦上的一部分图案,每一次纬棍的一回一走,都能亲眼看见这个活化石在自己的面前开始变得有生命。由于黎锦没有固定的图案,都是需要阿婆在织锦的过程发挥创造力,所以阿婆也会在你体验织锦的过程中,告诉你如何通过各种不同颜色丝线的搭配,去创造出独属于你的图案,在某种意义上,体验黎锦图案的诞生,就是一次在与历史对话的过程。

而且阿婆们一般会和阿公比较近,阿公们每天会在固定时间聚在一起表演黎族的八音乐器,大家可以在旁边欣赏这一山谷中的露天音乐会;如果赶上黎族的传统节日,比如三月三,或者婚庆,黎族人家会有非常大型的庆祝活动,游客都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跳起打柴舞,一起吃长桌饭,这是黎族人家的最高待遇。

3. 俯瞰疍家渔排全景,大家可以在陵水新村港旁边乘坐前往猴岛的缆车,疍家渔排就在港口和猴岛之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会看到蔚蓝的海面上,漂浮着点点红色的屋顶,延伸至远方。

在参观渔排上的人家时,大家也可以登上渔排,近距离地去体验这些海上吉普赛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渔民们热情好客,对外人没有一丝的排斥。可以看到渔排房屋自后向前的布局,以及在一个没有家具的环境中,渔民们如何与自然共存为生。

征求同意,渔民们会带大家前往自己屋前的渔排,教大家如何用鱼干给石斑鱼喂食,去找寻这里最大的石斑鱼王,大家也可以用网兜在海中亲手捕捞海胆、鳗鱼等海鲜,体验一回海上渔夫的生活,这些自己捕捞上来的海鲜,渔民们一般都会直接现场给大家煮熟了吃,在海上品味地道的渔家美味。

4. 如需乘船近距离观看渔排,目前三亚禁止渔民私下载客,所以需要乘坐公共游轮游览,注意把握好时间,每日仅有三班船,到点即开。

5. 参观黎族民俗过程中,请尊重民族文化和习惯,生性宁静,尽量保持安静。

6. 在第一海鲜市场购买海鲜可以请周边餐厅加工,付个基本的加工费即可。

特别鸣谢三亚市旅游推广局对本次行程的帮助!










#旅行#海南#三亚

穷游资深精华作者,穷游精华Biu主

chalffy

摄影师/作家,代表作《如尝橄榄》 全网可搜:chalffychan

公众号:ChalffyCaravan
微博:Chalffy_
ins:chalffychan
知乎:Chalffy
关注
取消关注

301赞

文章更新于2020-10-22发布于2020-09-27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Chalffy环球行

图文展示人文风貌和旅行故事,在熟悉的地方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1)

有什么想说的嘛?

不要香菜

内容正在审核中

2020-09-29 · 回复

推荐文章

在海南生活了15年之后,我私藏的18家三亚美食好店,一次性全公开!

为了舌尖上的美食而专程去一座城市过周末,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生命的本质在于“折腾”,生活的乐趣在于吃喝,品尝到美味食...

一场三亚的法式浪漫,从这里开启......

如果有人问你中国的浪漫之都在哪里?相信10个人中会有9个不同的答案。但如果你问我三亚的法式浪漫在这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

来深圳宝安的逸林市集,共度一个慵懒的周末

炎炎夏日的暑期已经接近尾声了,不少到外地游学的小朋友们,也陆续返回到深圳。不知大家在这个假期,都玩得怎么样?

顺德旅行 | 用脚步丈量容桂,每天满足到要扶墙回酒店

都说“寻味顺德,食在容桂”。容桂的美食,就藏在普通的街头小巷里。想要把这样的地道顺德美味一网打尽,找到一家地理位置优越、...

又见阳朔糖舍,这里寄托着一份怎样的乡愁?

提起阳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里有着美丽的山水,有着令人回味的啤酒鱼、桂林米粉等特色美食,还有一份忘不了的乡愁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