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以色列】马萨达不思议(下)

锦囊作者

BriaIF  ·  2019-08-06

“马萨达精神”的反思

马萨达风貌

马萨达风貌

马萨达的悲伤惨烈无法让人释怀的另一点,在于它怎就和“学习”挂上了钩——暂且忽略自杀的马萨达将士与平民并没有“战斗”至最后一滴血,而将“马萨达精神”理解成宁死不屈、士可杀不可辱。让军人接受这样的教育,或许是合适的吧。我虽未彻底说服自己为什么,也想提醒自己早在1949年便有《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关注战俘和平民一样的人权,却似乎也不得不承认对保家卫国的军人来说,不让马萨达再次陷落的信念,或许确如军令一般,是高过生命的。

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灌输这种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某种国家或国民认同的做法,真的好吗?

一同爬山看日出的高中生们

一同爬山看日出的高中生们

我第一时间回想起当天一起爬山看日出的高中生团。听着他们的美国口音,他们应该是来这儿纯玩,或者顶多是接受历史知识教育,而不是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美国高中生,扛着高端专业器材上山摄影的发烧友有之,三步并两步恨不得窜天的运动健将有之,走三步歇两步的“傲娇公举”有之,更多的则是相互偷窥打情骂俏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给这么一群熊孩子灌输马萨达精神,效果上打一半折扣都已经算客气了吧?

“熊孩子”大军

“熊孩子”大军

可是,比起“马萨达决不能再次陷落”的热血与鸡血,这才是青春年少更该有的模样吧?对于普通人,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少年,难道不该是在生命延续的基础上,再日积月累地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吗?是否比起马萨达精神,该如何拒绝,或者至少反思这种精神,才是人们更该迫切学习的?

可当我想起以色列是个全民义务兵役的国家,教育部的做法竟变得可以理解:这些孩子早晚要当兵的,早点接受这“爱国主义教育”有什么不好?尔后阅读弗里德曼的《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更是意识到,自从大屠杀的受害者心理取代早期复国主义者的豪情与干劲而成为以色列国民心态的标志,官方话语里便几乎只剩诸如“时间似乎是借来的”、“你永远无法好好放松”的过度紧张以及“Kacha, Ma Laasot”(“事情就是这样,我们能咋办?”)般的得过且过了。于是,问题的关键不再是马萨达精神的是非对错。这一精神是否被客观而诚恳地解读,在集体层面上都不再有人关心。只要它够热血、够燃、够有煽动性,团结群众的“政治任务”它就算圆满完成了。正如弗里德曼在书中所言,“以色列人想要的是团结,而非真相;他们想要清净,而不是关于存在危机的痛苦辩论”……

“以色列人想要的是团结,而非真相;他们想要清净,而不是关于存在危机的痛苦辩论”

“以色列人想要的是团结,而非真相;他们想要清净,而不是关于存在危机的痛苦辩论”

好在比起集体层面的失声哑火,在个人层面将马萨达从一个“认真你就输了”的游戏还原成一记严肃叩问的倒也确有其人:既有宗教人士认为犹太教圣书《塔木德》对马萨达只字未提正是对这种行为的否定,认为犹太教不像罗马人或希腊人,会把死于自己剑下当成是件多么光彩的事;也有历史学家质疑马萨达故事的孤证来源——作为罗马奴隶的犹太人约瑟弗斯(Flavius Josephus)的记述——是否可信。而在学校这块阵地,在成功将教育部的“强制学习”变为非强制性的“推荐学习”之后,亦仍有许多教师拒绝参与或教授官方的解读。

Flavius Josephus(图片来源于网络)

Flavius Josephus(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可思议的绝美、不可思议的悲怆、不可思议的纠结。当这三者在马萨达这片曾经风起云涌、又沉于风平浪静,最终却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站上历史舞台的古老土地上合而为一,我第一次无比鲜明地感受到:以色列的多样性,原来绝不仅仅体现在绚烂多彩的风貌、气候及人文当中。它同样渗透在社会与精神生活的每个角落,躲在前一种缤纷繁复的多样性背后,晦暗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困惑、彷徨和挣扎。

不可思议的绝美、不可思议的悲怆、不可思议的纠结。马萨达。

不可思议的绝美、不可思议的悲怆、不可思议的纠结。马萨达。

(完)

诗人Yitzhak Lamdan的诗作《马萨达》:

Who are you that come, stepping heavy in silence?

--The remnant.

Alone I remained on the day of great slaughter.

Alone, of father and mother, sisters and brothers.

Saved in an empty cask hid in a courtyard corner.

Huddled, a child in the womb of an anxious mother.

I survived.

Days upon days in fate's embrace I cried and begged

for mercy:

Thy deed it is, O God, that I remain.

Then answer: Why?

If to bear the shame of man and the world.

To blazon it forever--

Release me! The world unshamed will flaunt this shame

As honor and spotless virtue!

And if to find atonement I survive

Then Answer: Where?

So importuning a silent voice replied:

"In Masada!"

And I obeyed that voice and so I came.

Silent my steps will raise me to the wall,

Silent as all the steps filled with the dread

Of what will come.

Tall, tall is the wall of Masada.

Deep, deep is the pit at its feet.

And if the silent voice deceived me,

From the high wall to the deep pit

I will fling me.

And let there be no sign remaining,

And let no remnant survive.


关于马萨达的介绍,包括周边地区(如死海、艾因盖迪自然保护区等)等等,《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锦囊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以色列亦有更多丰富的历史自然与人文,等你来体验。

马萨达顶端的以色列国旗

马萨达顶端的以色列国旗

#以色列#马萨达#人文#历史#自然

锦囊作者

BriaIF

http://briayifeiyan.wordpress.com

公众号:飞过这世界
关注
取消关注

328赞

发布于2019-08-06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小城大爱

世界上每个角落头,都大有看头。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

有什么想说的嘛?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推荐文章

人文,历史,还有,酒店

出去旅行,都希望能住上一些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酒店或者民宿,住过五星级的连锁品牌,也住过几百块但是超值的小民宿,今天...

【以色列】采法特的安息日(中)

往事并未随风好消息是,采法特的天气也不尽是如此糟糕。第二天下午,雨势终于变小。在古城的时间又毕竟有限,总得出去溜达,即便...

【以色列】马萨达不思议(上)

披星戴月看日出从十年前印度杰伊瑟尔梅尔的塔尔沙漠算起,我跌入日落这个温柔的深坑似乎就再也没有爬出来过。每一次,我都会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