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封图

听见敦煌(四)《悬泉置:很容易被忽视的古代驿站和我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跟着声音玩敦煌  ·  2018-12-11

经常有朋友问我,到敦煌除了看莫高窟,还有没有其他历史遗迹可以参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茫茫戈壁滩上,在层层沙石下面,埋藏着一座连接东西方的大型驿站——悬泉置遗址。

很难想象吧,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邮驿接待机构,通俗一点说,就是邮政、驿站加快递三合一。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和瓜州县(原为安西县)的中心点上,从这里出发距离两地的距离都是60公里。发现遗址的地方是一个戈壁高地,顾名思义,“悬泉”就是因为高地后面的山泉而得名,从那条沟里进去,有三股泉水,它们都从半山腰中涌出,然后流入山沟——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吊吊水”。

悬泉置复原模型图

悬泉置复原模型图

最初,这里是一个传递信件的机构,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始使用,随着西域的开拓,驿站的规模日益扩大,昭帝时期改设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为悬泉驿,魏晋时期被废弃,到唐代这里重新兴盛起来,宋代才被彻底废弃。这里占地面积达2.25万平方米,具备一定的接待和军事防御功能,主体建筑有办事机构、马厩、住宿区等,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可分为汉简和器物两大部分,简牍文书25000余枚,各种器物3000余件;其中,器物佐证了简牍,简牍则复活了器物。悬泉置遗址既是独立邮驿的见证,也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涉及日常生活的器物有陶器、木器、漆器、石器、骨器、丝织品、皮鞋等,其中锦、罗、纱、绢等丝绸残片,正是丝绸之路名符其实的实物见证。

专家们一致认为,悬泉置作为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保障的驿站,见证了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正是一个不朽帝国的光辉印记。依照汉简记载,从长安到敦煌,在丝路沿线设有80多个驿站,这里,是唯一被考古发掘发现的。当时,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一切邮件和前往西域的商贾都要经过这里。

悬泉置遗址于1987年首次发现,1990年至1992年进行发掘;2014年6月22日,它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悬泉置遗址实景

悬泉置遗址实景

那么,悬泉置遗址到底有哪些有价值的考古发现?

首先,是汉简文书,内容包括皇帝诏书、国家法律、各级政府的行政文献、驿站内各时期的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看来古代人的档案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

根据简牍记载,这里曾是汉代边疆的重要驿站,经常接待来往西域的朝廷官员、使者和重要客人,但不接待过往私人。文书上记录了这么件事,丝绸之路繁荣时,有一次接待于阗王,他的侍从多达1600人,仅用坏的杯子就达300多个。还有接待乌孙国公主的规格也相当高,简牍上记载有地毯等贵重物品。

悬泉置因出土的汉简上的“悬泉置”三字而定名

悬泉置因出土的汉简上的“悬泉置”三字而定名

从悬泉简可以看出,随着汉朝势力的扩大,过往敦煌的主要有六种人: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宾客,汉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公务人员,归义的羌人,官家的奴婢,由朝廷统一收集和安置的内地流民、刑徒(也就是流放的罪犯,送往敦煌“劳改”)。

专家们通过两枚汉简的记载,也解开了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走向和沿途驿站的设置之谜——这两枚汉简分别是1974年额济纳破城子简和1990年敦煌悬泉置简,上面记载了西汉中晚期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敦煌的驿站里程,专家们把这两枚汉简定名为《驿置道里簿》。

悬泉置出土的木梳、麻鞋和皮鞋

悬泉置出土的木梳、麻鞋和皮鞋

另外,悬泉置出土了一枚有趣的西汉简,是官方处理事件的文书,上面详细记录某官府派一人去执行公务,并配备有一车一马。后该人中途归返,向上级禀告说他在路过敦煌地区时突然遇到很强的沙尘暴,大风和沙土刮坏了车,还使马匹受惊跑丢,该人也受伤,只得步行返回。

可见,敦煌早在 2000多年前就曾发生了沙尘暴。不知道什么原因,类似这样的自然灾害在《汉书》等重要历史文献中都没有记载,所以在悬泉置发现这样的汉简记录,就成为我国可以证实沙尘暴历史的珍贵文物。

《元与子方帛书信札》,目前发现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私人信件

《元与子方帛书信札》,目前发现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私人信件

说到沙尘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早在古代,人们就对环境问题有所认识,并表达了向往和追求。究竟是什么呢?

它就是在悬泉置出土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宝级文物《四时月令诏条》。这份诏书在一组房屋倒塌堆积中被发现,由正文和标题两部分组成,书法平实稳重,是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五月甲子朔丁丑(5 月14 日)由王莽奏呈、以太皇太后名义颁布;以分属十二个月、月令五十条的形式,写明了每月该干的事和不该干的事,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同时还涉及到自然生态保护的禁令,比如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猎杀幼小的动物、禁止捕射鸟类、禁止大兴土木等;夏季则禁止焚烧山林等;秋季规定禁止开采金石银矿等;冬季禁止掘地三尺做土活等。

经有关研究考证,两汉时期,战乱频仍,加之自然灾害不断,导致汉帝国生态环境脆弱,引起了帝国高层的重视,这篇诏文就是以诏书律令的形式要求全国各地强制执行,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最系统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文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环境保护法”。

这份诏书是书写墙壁上,其位置、大小、边框都非常醒目,显然是希望途径驿站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以真正起到广而告之和警示的作用。

最早的书写纸

最早的书写纸

另外,在悬泉置出土的460余件纸张,其中的10余张上有墨书,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悬泉纸的原料主要为大麻、苎麻、草帘、树皮、麦草,大部分纸张较厚,表面粗糙,纤维不匀,无帘纹,应为“浇纸法”所成;少部分纸张较薄,有帘纹,纤维分布均匀,应为“抄纸法”制造,有些加有淀粉和滑石粉之类的填料使纸面平滑便于书写。纸的时代根据同出简牍和底层大体上可分为西汉、东汉初期和西晋三个时期。

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建议先做好功课,再去实地寻访一番。站在悬泉置遗址前,想象这个地下世界曾经的辉煌,从使者、贵人到胡商接踵而来,西域的外来胡风在这里展现,一个低调而神秘的驿站,却打开了一扇看见外面世界的大门。

我是杨婕,感谢您收听我的声音专栏《听见敦煌》。我们下一期再会。

#历史文化

跟着声音玩敦煌

公众号:秘境天空
微博:杨2婕娜姆
关注
取消关注

168赞

文章更新于2018-12-11发布于2018-12-11

收藏
分享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五感敦煌

往返近六十次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不一样的敦煌与丝路

订阅
取消订阅

全部评论(2)

有什么想说的嘛?

ferae

有的时候觉得以古代的交通能力,当时的人也能行走到那么远的距离真是很伟大呢

2019-05-31 · 回复

cuashdor

敦煌实在太有趣了

2019-05-31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