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治理:一座可以在海边慢跑的南印小城
Pondicherry,中文名多被译成“本地治理”,给人一种循规蹈矩、一板一眼的卫星城感觉。
在多次漫无目的的旅途中,我常常会依据地名来决定下一站,被华丽中文译名欺骗的次数也不少。
像越南的美奈,原名“Mui Ne”,越南语发音近似“木讷”,如此一来顿时美感全无。芽庄也同样,原名“Nha Trang”发音类似“那墙”,然而译成“芽庄”后,顿时有一米阳光和一袭清风迎面扑来。
说到名字和现实差距最大的,要数柬埔寨北部的边境小镇诗梳风(Sisophon),它是暹粒去马德望和曼谷的必经地,中途在此下车休息,一派黄沙漫天,路边全是卖油炸蚱蜢的小摊,没有诗,连一丝凉风都没有,枉我对着这个文艺到死的名字期待了很久。
幸好对“本地治理”有一点前期了解,知道它的植物园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摄地,有着世界上仅存的最后乌托邦,同时还是比较完整保留下来的法国殖民地。
这三个标签同时加在一座城市身上,像是一道滋味复杂的中法印融合菜,非常想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拍摄地
突突车一路开进殖民建筑最密集的海滨区域,停在民宿门口。正值淡季,我在巴士上匆匆看了几眼旅馆的图片,记下几个备选项,准备实地看房。
38度的大热天,经理一丝不苟穿着长袖衬衣、西裤,头发梳得油光光,热情地向我们介绍,
“这里有顶楼餐厅和bar,免费提供早餐,你们的房间在2楼,但为了不让客人太累,我特意安装了一部电梯。”
来到印度,搭电梯上2楼这件事莫名令我羞愧,何况早有打杂的小哥扛起行李飞奔上去。羞愧感在于,只花200多人民币一晚,却作为最尊贵的客人被对待。
想起之前在摩洛哥的菲斯,6美元一晚的青旅多人间,小哥莫萨也同样彬彬有礼为我服务,一日N顿薄荷茶伺候,自己洗碗、自己套床单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欧洲殖民者走了,那一套繁琐的餐桌、酒店礼仪却保留下来。不管多简陋的旅舍餐厅,桌布、刀叉、白色盘子和咖啡杯,还有叠得整整齐齐的餐巾,一样都不会少。
这便是印度现状,很多对西方文明的拙劣模仿遗留下来,但人们内心坚定不移的东西也同时存在。
蓝色牌子上的街道名是法语,随便走几步就能看到法语学校、以“La”或“Le”开头的餐厅。
殖民风格的黄色建筑外,开满了玫红色的三角梅,只有街角的奶茶铺子和五彩缤纷的纱丽偶尔提醒你一下,还在印度。
旅舍隔壁是一家时髦的设计师服装店,衣服简约现代,好看但贵。这完全不是我一直以来玩印度的方式。
在海滨大道压压马路、逛逛精品店、悠闲地跑进装饰精美的Café喝个下午茶,反而摧毁了此前建立起来的印度节奏。
本来信誓旦旦地要带领Pan先生进入印度Hard模式,此刻却有点不知所措。
海滩上满是带孩子玩的妇女,纱丽和裤子浸透于海水中,而她们只沉浸于没有尽头的远方。人们面对大海啊,真是无一例外、都有着最单纯原始的向往,只不过印度的海边没有比基尼、沙滩椅,而是囤长纱丽都阻挡不了的欢乐。
我终于开始有一点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去海边。
天还没黑,已经有穿球鞋和运动服出来慢跑的大叔,像极了香港居民区海滨道的场景。
在很多国家,纯粹为跑步而跑步是无法被人理解的。村上春树在希腊旅居跑步的时候,就常常被当地居民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跑步啦?来喝杯葡萄酒歇会再跑吧!”
我在北印一路过来,从没见过“为锻炼身体而跑步”的人,会在街上一路狂奔的,要不就是快赶不上火车的背包客,要不就是拼了命载客的人力车夫。
为生活奔波还来不及,谁有多余的体力和脂肪要靠跑步消耗。
姑且被称为“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慢跑运动(虽然只是由发达国家闲着没事做的人发明出来),竟然会在小城本地治理海边看到,令人恍如隔世。
海滨小广场的中央竖着一座甘地像,不同于印度任何其他的政治家,甘地是真正与庶民融为一体的英雄。
雕像四周铺着几块倾斜的大理石板,小孩子们俨然把它当做了儿童滑梯,父母们则轮流在雕像前合影留念。开车来本地治理度个短暂的假期,也是钦奈中产阶级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夜幕降临,我们在井字形的旧殖民区乱逛,想找家正经的餐厅吃饭,路过一间情调很好的Café,也是精品店、Bar、书店和餐厅的合体,里面只有一对欧美情侣在吃饭。
被海风吹了一身汗,明知道可能吃的只是环境,但走进空调强劲的凉爽房间就不想离开了。
食物还算过得去,但十几块的袋泡masala茶实在令人生气,何况这个品牌的茶包,超市里一大盒才不到十块。
一边想念旅舍转角的奶茶小铺,一边怨念餐厅的名不副实,点单前我可是再次跟小哥确认过,“这是你们自制的masala奶茶哦?!”
作为整片印度次大陆最普遍、最平民的饮品,无论什么样的小店、甚至青旅顶楼破破的小餐厅,都会认真用香料、牛奶和茶来煮,且不论牛奶是不是加了很多水,但至少是现煮的。
让人生气的masala奶茶
然而侍者小哥的无辜表情却叫人哭笑不得,这正是我热爱且厌恶印度的一点:无论对于什么,就算是不存在的一个东西,印度人总能一脸正气地坚信着。
尽管这不是他们自己平日会喝的masala奶茶,但却是符合客人身份的masala奶茶——精致的茶壶和奶杯,而非路边摊劣质的一次性纸杯。
路边煮的奶茶
当然,并非所有昂贵华丽的餐厅都会来这一套,如果遇到,生一下气也就过去了,在印度我已经学会不再生气,也乐意以善意去揣度对方,尤其当我来到灵性修行之都“本地治理”。
接下来,我们将去探访城郊黎明之村——据说真正实现世界大同的实验性寰宇城镇(向来不爱去景点但对这种神叨叨的地方真是毫无抵抗力啊)。
海边少年
向小哥买了椰子
神庙里送的糊糊,倒挺好吃
甘地像——儿童的游乐园
变成羽毛球场的小教堂
叶酱
曾旅居京都,仍在独自旅行途中
喜欢Fine Dining也爱路边野餐
半年在家写作、下厨,半年在外觅食、行走
776赞
发布于2018-12-11
分享到微博
微信扫一扫
全部评论(13)
- 1
- 2
- 下一页